第二百四十三章 靖康靖康,國庫凈光
大宋最狠暴君 by 天煌貴胄
2021-12-6 20:26
韓世忠和段正嚴、高量成帶著十萬大軍在升龍休整了壹天之後便立即開拔。
壹路所過之處,山林已經盡數被燒,城池也盡數被毀,凡城池之外,則必有京觀。
“交趾野猴不服王化,在廉、欽邕三州犯下了滔天殺孽。”
韓世忠道:“官家有旨,彼蠻夷害我大宋百姓壹人,則必屠其百人且築京觀以為報復。邕州十萬百姓,如今可瞑目矣。”
能特麽不瞑目麽!
段正嚴心裏琢磨著壹個人能拉著上百個人陪葬,縱然翻遍史書,只怕也沒有幾個普通百姓能有這種待遇。
高量成也又不禁悠然而神往,恨不能立即得見趙桓,也好見識見識當今天子的風采,心中也是止不住的慶幸——
雖然大理壹向跟大宋交好,甚至可以說“事宋極恭”,可是朝堂上再怎麽事宋極恭,民間卻總也免不了壹些狗屁倒竈的事情出現。
這要是哪天有個不開眼的暗害了幾個大宋百姓,再被大宋的官家知道了……
想到這裏,高量成忍不住打了個寒顫,暗自慶幸段正嚴及早請求內附的英明——
要是沒有段正嚴請求內附這壹檔子事兒,估計等交趾之戰後,自己這個相國該天天睡不安穩了。
現在好了,大理成了大宋的壹部分,以後大理民間的事兒就等於是大宋民間的事兒,要處置也是大宋官府來處置,跟自己這個大理前相國可沒什麽關系。
再轉念壹想,高量成心裏卻又隱隱有些驕傲。
畢竟,老子也是宋人了!
按照大宋官家這個護犢子的程度來看,以後天下之大,只怕隨便哪裏都能去得!誰敢跟自己多逼逼賴賴壹句,自己就能指著交趾的方向說壹句:“交趾不臣,亡國滅種。獨爾不懼乎?”
尤其是當韓世忠和段正嚴、高量成緊趕慢趕的追上了趙桓大軍的腳步,親眼見到了趙桓之後,高量成的心裏更是不知道該怎麽形容——
論出身,高量成壹出生就已經戰在了許多人終身都難以企及的終點線上。可是趙桓……人家趙桓從出生那天就註定了是制定規則的裁判,所為的終點線,也不過是這些裁判們隨手劃下的。
論膽識謀略,高量成自覺得自己壓不住像韓世忠壹般的驕兵悍將。哪怕就是那壹百個留守在升龍城的士卒,其兇悍就已經是高量成生平僅見,可是放到趙桓所帶的大軍裏面,那壹百個士卒幾乎就是泯然眾人矣。
更別提什麽年少俊美之類的——盡管那些外在條件本身沒有多少人在乎,可是這些條件都加諸到壹個人身上……
心折。
除了這兩個字,高量成幾乎想不出來更好的形容詞了。
就在高量成悄然打量著趙桓的時候,趙桓也在打量著段正嚴。
這家夥就是段譽?也不知道那神仙姐姐到底長了壹副什麽模樣,能把段正嚴給迷的五迷三道的。而且段正嚴這家夥也真是夠倒黴的,幾乎是喜歡哪個姑娘哪個姑娘就是他妹,真真解釋了什麽叫做有情人終成兄妹……
不過渣男畢竟是渣男,現在段正嚴這家夥對神仙姐姐沒興趣了,就開始想著出家當和尚,也沒比被神仙姐姐念念不忘的慕容復那個渣男強到哪兒去。
壹想到慕容復,就想到了姑蘇慕容這四個字,壹想到姑蘇慕容這四個字,趙桓忍不住又想到了壹手遮天小郡主,和服遊待淮海路。
“記下來,回頭將蘇州改名為許州,許州城裏修壹條街,名為廉石街。再修壹條路,名為叩倭路。倭國壹日不除,其名壹日不改。”
低聲對無心吩咐了壹句後,趙桓才扭過頭來,笑瞇瞇的對段正嚴道:“段卿辛苦了。”
段正嚴不敢怠慢,趕忙整了整衣冠後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拜道:“臣,段正嚴,叩見官家。願官家福壽無疆。”
“免禮,平身。”
讓段正嚴起來後,趙桓又笑瞇瞇的對段正嚴道:“段卿來的正好,恰好真臘的蘇卿也在朕軍中,妳二人倒是可以好生交流壹番。”
段正嚴壹聽真臘和蘇卿這四個字,心中頓時咯噔壹下,暗叫壹聲不妙——這姓蘇的莫不是也想內附?真臘碧池,姓蘇的小三!明明是段某先來的!
等到段正嚴委屈巴巴的應下之後,趙桓又笑著道:“正好,還有兩座城,交趾便全境光復。這兩座城,朕便留給段卿和蘇卿,如何?”
……
“臣戶部右侍郎汪吉謹奏;為直言天下第壹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凡民生利病,壹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
“官家不加賦稅,又修長城,征夏、越,收大理、真臘。”
“天下因即官家改元之號而臆之曰:靖康者,言國庫凈光而無財用也。”
“而天下之治與不治,民物之安與不安決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勝戰栗恐懼之至,為此具本親賫,謹具奏聞。”
剛剛回到汴京,趙桓就收到了這麽壹封戶部送上來的題本。
反正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意思就是這麽個意思——
您老人家永不加賦是好事兒,可是妳他喵的又是修長城又是打西夏交趾,收了大理還嫌不夠,妳丫的還把真臘那個破地方給弄回來了!大爺的嘞,現在國庫都特麽空得能跑老鼠了妳知道不知道吖!
就連民間老百姓都說了,像妳老人家這麽搞下去,國庫早晚得讓妳敗得凈光,到時候就應了妳那個靖康靖康國庫凈光的年號了!
然後趙桓就被氣得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
妳說這大宋的官怎麽就跟大明的官壹個尿性呢?寫奏疏罵皇帝的本事那真是壹個比壹個厲害,還特麽通篇不帶壹個臟字兒!
“到底是怎麽回事兒?”
趙桓揉了揉額頭,問道:“怎麽國庫凈光這種屁話都傳到朝堂上了?”
何薊躬身道:“啟奏官家,據臣所收到的消息來看,是汴京城裏的百姓覺得官家花銷太大,打算給官家捐獻壹筆錢財。”
“???”
趙桓壹臉懵逼的瞧著何薊。
捐錢?
這些粘上毛比猴兒都精的家夥不來沾便宜就不錯了,居然還會想著捐錢?扯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