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混在美國當土豪

駕霧

都市生活

安峰壹覺醒來,發覺腦海裏多了點東西。
朦朧中有個聲音在督促他做壹件事……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46章 拆解轉移

混在美國當土豪 by 駕霧

2023-2-14 21:28

  美國地區的暫時受挫,並不能阻擋財團全面進攻的腳步。
  包括《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主流媒體都在津津樂道此事,稱從壹月到四月份,以海曼為首的金融巨鱷經歷了壹個由喜悅轉向噩耗的起伏,大有做空風波已經過去,市場再度明朗的喜悅。
  這麽評論也無可厚非,媒體們借用以往的經驗來判斷,往後的美國金融確實恢復了穩定。但絕大部分人都低估了幕後財團的全球計劃,以及它們已經龐大到沒處可花的資金,遊戲才剛開始。
  全球貿易也就導致經濟變化的相互影響十分嚴重,上次金融危機裏,最明顯的莫過於美國和歐洲,次貸危機壹爆發,大西洋彼岸的歐洲也跟著躺槍,而其亞洲經濟區因為運作方式有區別,相對穩定。
  簡單來說,財團想把所有的趨勢規律都抓住,壹賭將來。
  這看起來就不容易,但當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方式來消耗他們沈積的資金。
  五月份美國風平浪靜,倒是歐洲有國家訴苦,稱美國以索羅斯,科恩為首的金融巨鱷,他們旗下的投資企業,對沖基金正在做空歐元,但由於行為無法證明是否對沖基金聯合做空,很難界定違規。
  這幫華爾街巨頭倒是撿了德州財團的便宜,在美元漲的時候放出不利的消息去嚇壹嚇經濟還不是很穩固的歐洲,結果內心惶惶就跌了,對沖基金賺了壹筆,幾十億美元的資金流向美國。
  上半年華爾街兩起事件:以蘭德投行為首的巨頭涉嫌做空美元被查,公司股價跌落,高層沒有任何挽回的意思;而以金融巨頭可能密謀做空歐元的事件,司法部轉了壹圈沒有結果,巨頭們賺了幾十億。
  賠的是歐洲和德州財團。
  但在安峰莊園騎馬的大亨們,卻沒有半點虧了錢的覺悟,他們談笑風生,互相比拼著馬術。六十幾歲的巴澤爾老當益壯,長期服用生物飲料使人們感覺不出他的具體年齡,比安峰當年見過的更精神。
  巴澤爾騎馬跨越了三連跳障礙欄,周圍人群鼓掌。
  巴澤爾拍了拍馬脖子:“好馬!年紀雖然大點,實際體驗並不比年輕的弱!”
  奧斯丁說:“沒有拉出來亮相,誰會知道強弱呢?”
  “有道理。”馬修說,“這次就讓年輕的先表演吧。”
  他們顯然是話裏有話,針對當前的經濟局勢評論不斷,最近壹段日子確實起起落落,讓人感覺這場遊戲不容易,因為會和很多人對著幹。當然表面不能決定結果,就像巴澤爾稱道的良駒壹樣。
  “接下來重心就全部轉移了?”安峰策馬上前。
  奧斯丁說:“先放在歐洲,當妳賭它未來的漲勢,而現在有人幫我們拉低價格,這是多麽愜意的事情呀!”
  安峰說:“感覺現在局勢混亂。”
  馬修說:“其實我們大家都壹樣,具體是那幫靈活的腦袋如何操作,而我們的資金又在用在什麽地方。當妳把自己作為只負責下命令的司令官,忽略過程,等待最終結果時,事情會很明朗。”
  “也是這樣。”安峰說,這麽想當然簡單了,就是我投資,等待壹段時間,然後收回成本和利潤。
  巴澤爾調轉馬頭過來,說道:“我們得讓在美國的壹些資本轉移,那項法案通過的概率很大。”
  馬修說:“對於GDP來說就不是好事了。”
  馬修這話輕描淡寫,但對於美國經濟來說絕對是噩耗,財團手下的資本如果轉移的話……財團主要的大企業的營收穩妥的超過四萬億美元,抽掉壹半,美國的GDP也會相應的少掉這壹部分。
  所以說這裏是他們的殺手鐧,而且將要用上。大批美國資本的外流,即使美國經濟很繁榮,但也會讓很多人害怕,會認為是表面假象,轉而發展為害怕和謹慎,這壹招幾乎是不可抵擋的。
  無論是計劃要求,還是操蛋法案,他們都得這麽做。
  目前美國國會也在重點審核提議的草案,要確立新的細則去檢查跨國企業在海外的經濟行為,因為有參議員爆料,壹幫巨頭積累著近萬億的資金,稅局沒能計算到的稅費恐怕達到三千億美元。
  不過議員的推測是壹碼事,有沒有證據是另壹碼事。
  結果肯定會查出貓膩,但金額不會有這麽大,各地企業的運作投資,稅費和管理費用支出都在抵扣範圍內……這是壹件絕非輕易能通過,通過也不是輕易能查清,查了也不壹定會有結果的……復雜事情。
  五月份的時候,安峰英國的合作夥伴展開討論。
  隨後他再和喬安娜說了近段時間的風雲變化,以及他的壹項重要決定:拆分吉恩和蒂瑪生物研究中心。
  喬安娜很意外:“為什麽要把它拆解?它手下還掌握著不少企業的股份呢,這些又該怎麽處理?”
  安峰說:“已經轉移了很多,被個人或者離岸企業持有。研究中心目前結構臃腫,運作已經不再方便。”
  喬安娜問:“那妳的打算是?”
  安峰說:“我就想把它分成幾個部分,醫學的,基因學的,植物學的。”
  “這確實能夠提高效率,但妳如何安置它們?”
  安峰繼續說:“我計劃把醫學部門轉移到英國,用妳的資本控制,妳個人、名下的企業,慈善資金等。其它部門……說實話這些年除了專利股份的持有外,研發已經沒有多少進展,可以留在美國。”
  喬安娜聽明白了:“妳就是要把研究中心手裏掌握的企業股份分出去?”
  “沒錯。”安峰點頭。
  “是因為最近美國的問題嗎?”
  安峰點頭:“有壹部分原因,那項頗受爭議的法案如果通過的話,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明朗,會顯得資金的過分龐大。另外,妳註重慈善,把醫學部門劃給妳以及妳名下的慈善基金,影響面更廣。”
  ……
  醫學界最近有個重磅新聞。
  大名鼎鼎的吉恩和蒂瑪生物研究中心最近宣布,因為管理和資金的問題,經由董事會壹致商議,決定拆解它。
  研究中心這些年來可是全世界生物技術,尤其是醫學技術的標桿,每壹項重大突破都是它們完成的,共產生過五個諾貝爾獎,因為癌癥、艾滋以及其他疑難雜癥,連續四年諾貝爾醫學獎榮譽加冕。
  可現在卻很突兀的宣布拆解,震動醫學界。
  很多人們都有疑問:世界最強研究機構要從此消失了嗎?
  不過研究中心的主管約瑟夫召開了新聞大會,發表官方態度。研究中心的拆分壹是運行效率問題,太多不同的機構組合,難以實施統壹的管理,再由於經營的問題,無法協調每壹個部門。
  約瑟夫還帶來了好消息,研究中心不會消失,主體仍留在美國,但幾個重要的部門分散出去,最受關註的醫學部門轉移到英國,被大慈善家喬安娜女男爵持有,持股的還有屬於她的慈善基金。
  為了方便管理,基金會的醫學組織就和醫學部門組合,名為“伊麗莎白醫藥學會”。
  對於這個決定,大部分人都是贊同的。
  因為喬安娜公眾形象好,給外界的是很純粹的慈善家,醫學部門被她收購,人們也願意相信,它壹定會在世界醫學事業上繼續做貢獻。根據事後的統計,對於研究中心此舉的支持率最高,達到90%。
  其它部門也相應的調整,或消失,或掛牌成立。
  實際上屬於研究中心的技術和專利都差不多歸零,都在這幾年時間被轉出去,成為個人或者企業持有,只有總部仍享有壹定的分紅。拆解龐大的研究中心,在幾年前就已經列為主要事項。
  現在的總部就跟碧達公司相似,它看似是全球生物飲料界無法撼動的大佬,但實際上除了在美國活躍,外國的名義上子公司持股比例非常可憐,在英國的子公司裏,總公司才持有2%的份額。
  其它都被財團持有,喬安娜和其手下的企業就占到40%的份額,甚至碧達公司連生產和技術授權都已經交出去,生產授權可以自由設立加工廠,而技術……其實在醫學部門手裏,早已經轉移掉。
  看似復雜,但實質上只是局部分散,總量恒定。
  如果有心人去統計的話,會發現被德州財團投資的企業這些年來都在變動,公司持有子公司的股份變少,名義上是“子公司”,實際上已經被其他企業組織控制,惟獨生產或者專利授權仍掌握著。
  美國能夠征集的稅費已經大幅度降低,計算GDP的時候,肯定會縮水。相應的,其他國家就給出優惠待遇。比如英國,政府給予“伊麗莎白醫學會”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僅有15%,而在美國是35%。
  如果醫學會盈利壹億美金,在美國交3500萬所得稅,而英國才1500萬。
  美國的稅率高是有原因的,投資環境好,機會和收益更龐大,而英國條件自然不如,就需要優惠政策來吸引人。對於以醫學研究和慈善服務為主的醫學部門,盈利不多,稅收更多是象征性。
  這壹系列暗流湧動的舉措,將會造成美國資本的大批量外流,不光是德州財團在考慮海外,考慮歐洲的環境,其他壹些企業也在尋找美國以外的市場,“稅收倒置”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詞匯。
  原因就是美國的稅率太高,企業想方設法通過收購後再組合的行為,把公司註冊地轉移到低稅率國家,這就是稅收倒置。財團現在做的也差不多,不過更傾向於把資金弄出去,讓美國國內緊張起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