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天榜草莓

科幻小說

蘇澈看著鏡中的自己。
十六七歲的年紀,體態偏瘦,面容俊俏。
“這就穿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九十二章 武將雲集,大明天團!文與武的碰撞!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by 天榜草莓

2024-3-3 18:40

  朝會還未開始,政令也未發布,但因為蘇澈和不少大臣提前透過氣,導致這些消息被不少大臣事先知曉。
  此刻在上朝路上,這些大臣壹個個眉頭緊蹙,低聲不斷交談,詢問彼此的想法。
  陛下通知他們的最新政令中,有壞消息,也有好消息。
  壞消息是陛下打算讓皇子們舉辦各種學校。
  就目前確定的,便有醫學院,兵學院,數學院,農學院這四家學院!
  這個消息讓他們壹時間有些無法接受。
  開辦學院,壹直以來,這都是儒家特權。
  在他們看來,只有讀聖賢書,才能治國安邦。
  這些學院教的都是什麽下九流的玩意?
  什麽時候學個醫還能進學堂學習了?
  更別說兵學院這種武夫莽夫的地方,也配開設學堂?
  當真是有辱斯文!
  數學院也就算了,雖然也是低等學問,但至少有些用處。
  可農學院又是個什麽東西?
  教人如何當農民嗎?
  這簡直不要太可笑了。
  種田本就是那些泥腿子天生的本事,什麽時候連種田都要靠別人教了?
  簡直要笑掉別人的大牙啊,當真是亙古未聞的怪事。
  自漢朝以來,獨尊儒術,已經歷經了這麽多朝代,這麽多年,還從未有人開設過農學院這種奇怪東西。
  退壹萬步來說,就算真的讓陛下開設了農學院,這東西又有誰願意去學??
  那些泥腿子有這麽多錢,會送自家的兒子上農學院,如何當好壹個泥腿子嗎?
  開玩笑呢!
  或者說,那些達官貴人,王公貴族,花錢送自家的兒子去學這種低賤的知識?
  若真有人這麽做,那明日定然會成為應天府所有人的笑柄!!!
  這種完全沒有意義,也沒有壹丁點用的學問,竟也要為此開設壹個學院,這是他們最無法接受的事情。
  他們真是做夢也想不到,陛下竟然會開設農學院!
  壹個個都忍不住在心中腹誹,真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從古至今,也就是本朝本代會出現這種奇怪的事,因為皇帝就是個……
  這事情壹旦發生,定然會被廣為流傳,記載史冊之中,成了後人的談資與笑柄!
  壹想到這點,他們壹個個都忍不住唉聲嘆氣,忍不住想要辭官告退。
  因為他們都清楚,陛下壹旦決定的事情,單單憑借他們是無法改變的。
  而且,陛下出身卑微,如果他們表現得過於看不起這農學院,認為這太過於低賤,很可能會觸及陛下的黴頭和痛點,那他們可就沒有什麽好下場的……
  這天下,還是第壹次被壹個乞丐當了皇帝。
  壹個乞丐如何能知道怎麽治理天下?
  不應該多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嗎?
  可事實卻完全相反……
  朱元璋最不信任的便是他們這幫文臣!
  而且,老朱是開國君王,擁有絕對的權利,容不得他們指手畫腳,這些文臣雖然心裏壹萬個不情願,但也只能捏著鼻子聽從命令。
  不過,唯壹讓他們感到欣慰的便是那個好消息了,陛下終於削減了宗室的供奉。
  而且對於皇族後代的供養,也是止於七世,如果六世之中,還無法出現壹個人才,來重現輝煌,那以後就會淪為普通人。
  當然,就算身份成為壹個普通人。
  但肯定不是普通人能相比的。
  這個消息對他們文臣集團的人而言,算是再好不過的消息了。
  如果那些朱子朱孫全部有俸祿,有永無休止的供養,那以後的宗室必然會越來越多,到時候,他們的俸祿又該從什麽地方出呢?
  而且,這些宗室還會擠壓文官的部分權利。
  所以,這個消息對他們而言,無疑問是非常好的消息。
  在不斷議論聲中,這壹天的朝會開始了。
  大臣們全部到齊,朝堂上,蘇澈坐在了皇帝的位置上,而旁邊則放著壹個椅子,太子朱標便坐在這裏,旁聽朝會。
  壹上來,蘇澈就宣布了自己對於制度的改革。
  首先就是宗室的供養問題。
  皇族之澤,七世而斬。
  當然。
  這並不針對所有人。
  老朱的那些兒子,被封分在各地的王爺們,只要不犯下錯誤,不被朝廷削去爵位,都能將自己的身份不斷傳承下去。
  這是主家嫡子的傳承。
  七世而斬的是分家庶子的惠澤。
  此外蘇澈還提出了壹個獎懲制度,即便是身份尊貴的王爺,所行之事,也要受到壹定的限制。
  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而不是無法無天,橫行無忌,這樣肯定不行。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嘛!
  當然,同罪不同罰……
  這就是另外壹個事情了!
  如真讓特權階級非要和平民完全壹致,要求人人平等,那反而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這就是時代的局限性了。
  在這個時代,是不可能做到這點的。
  蘇澈對此非常清楚。
  除了宗室的供養被削減了之外。
  蘇澈還準備讓那些皇子發展各個領域。
  可以憑借他們的興趣,開設兵學院,醫學院,數學院,農學院,教書育人,教導這方面的人才!
  這政令宣布壹出。
  大殿上下,所有大臣壹個個面面相覷,氣氛變得格外詭異,誰也沒有主動開口,都沈默了下來。
  而那些勛貴武臣,則壹個個面露驚喜。
  魏國公徐達此刻假裝驚訝的問道:“俺們這些粗人莽夫,也能成為兵學院的老師?”
  蘇澈笑了笑說:“當然可以!”
  蘇澈壹開始的想法是讓燕王朱棣自己瞎弄著,此時的朱棣二十來歲,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他飽讀兵書,又打了不少仗,有這個精力來辦軍事學院!
  如果朱棣弄得好了,再讓那些勛貴武將去幫他。
  不過蘇澈想了想,如果單單讓朱棣壹人的話,實在是勢單力薄,不如壹開始就將那些勛貴武將拉出來給他站臺。
  此外,其他幾個皇子的也都是如此,都先給予壹定的支持才行。
  如果壹點支持不給的話,想要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那真是有點難。
  而蘇澈又想早點看到成效。
  所以不如壹開始就將這壹切提上日程!
  兵學院這東西其實非常好弄……
  因為武夫士兵之間,也是有教導學問的地方。
  明朝軍隊存在壹種由督撫監辦、各級軍官組成會員的社團組織。
  其名為“武會”!
  這個組織壹般由各邊督撫負責發起,守巡兵備道轉遞各衛所成立。
  關於師資力量,武會會邀請或退休養老或辭職歸家的武將和武舉中科考優秀、理論嫻熟、武藝熟練者擔任師範,從中再推舉某某為會長、某某為副會長。
  武會成員為中下級壹線軍官,如指揮、千戶、百戶、鎮撫以及襲職軍舍和武舉武生等軍隊後備人員。
  每衛所的武會成員數量壹般在二十人到五十人之間,每月聚會六次。
  每個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天為學習理論知識,教材為《武經七書》和《百將傳》。
  壹般由師範準備課薄壹冊作為教案,詳載每天從第幾章講到第幾章,各成員學習後各自要依次講讀自己對於當天所學兵法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不是盲目背誦。
  即:“不貴能口頌其言,惟在能心會其意。”
  每個月,二十、二十壹、二十二,三天為武藝訓練,主要就是騎射這壹傳統項目,校射優秀者賞給銀兩、銀牌等物。
  此外每到月終都要赴都察院考核,至季終查驗各武會人員進步程度,如果成績卓然,武會成員特行獎勵、會長副會長憑題升用、軍舍武生各加優待。
  當然,各地武會名稱也不盡相同,比如吳仁度巡撫山西時就將當地武會命名為“鷹揚會”。
  此外,到明末還出現了壹種類似‘軍官練習生’的制度,這就是題外話了。
  即便是武人,也會重視知識的傳承,因為只有如此,才會越來越強盛。
  但這種存在於軍隊裏的組織,和官方開辦兵學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不被認可的,是軍官內部的組織,而後者卻是明面上的,正規的,會有相應資源的學院。
  這也難怪這群勛貴武夫激動。
  雖然他們壹個個身份尊貴,要麽是國公,要麽是侯爺,可是在朝堂上的話語權,他們卻根本比不過那些文臣。
  在朝堂上,並不是誰的嗓門大,誰的實力強,誰就有話語權的。
  朝堂不是菜市場,是壹個講道理的地方,在講道理玩心眼這壹方面,這些大老粗天生玩不過這些文臣,這簡直是血脈壓制。
  朱元璋為了維持這種平衡,不希望那些文臣壹家獨大,還曾經加封魏國公徐達為右丞相,但也僅僅只是緩解了這壹現象。
  在明朝的前期,這些超品的國公爺,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很快就會被文臣架空,到後來都懶得上朝了。
  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這些勛貴只知道打仗。
  想在朝堂上玩心思玩手段,肯定是不如這些文臣的。
  可如果開設兵學院,培養文武雙全的武官。
  壹旦有能在朝堂上站住腳,擁有壹定話語權的武官,那結果不壹樣了!
  這也是這些勛貴武臣之所以如此期待的原因。
  徐達立刻站出來,認真說道:“如若能開設兵學院,臣願意擔任院長,把臣的壹身本事,全部傳下來,教出去!絕不藏私!”
  徐達這個淮西二十四將之首都站出來說話了,其他勛貴武臣當然不會再等,此刻壹個個站了出來。
  這些人壹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人物,平時壹般是不參與朝會的,因為要麽年紀太大了,要麽不喜歡參加。
  可這壹次,因為蘇澈提前透過氣,告訴了他們自己的想法,方才壹個個來到朝堂上。
  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信國公湯和、衛國公鄧愈……
  至於剛剛加封涼國公的藍玉,在這些開國大佬面前,都不夠看的,此刻低著頭也站在了人群的後方。
  此時此刻,武將雲集,大明天團,堂堂出道!
  原本不少文臣,特別是壹些諫臣,準備拼了命也要說話。
  但現在……
  隨著這樣壹群大佬的支持,那些文臣壹個個全部啞火了!
  這還能怎麽辦?
  在開國皇帝的絕對手腕前,他們的壹切手段,都是如此的可笑和不值壹提!
  不僅僅是兵學院被定了下來,醫學院,農學院,數學院,也順著兵學院的開辦,被順勢定了下來。
  辦好了這件事情,蘇澈的心情很是不錯,瞥了壹眼這些已經麻木的文臣,隨口問著:“還有什麽事情嗎?”
  “兒臣有事要稟報!”
  就在這個時候,太子朱標站了出來,他認真說道:“自從取消丞相制度後,諸多國事,全部壓在了父皇壹人的身上,兒臣也只能分壹點憂,所以兒臣建議開設內閣來輔助處理國事。”
  這話壹出,那些已經麻木的文臣,頓時雙眼爆發出壹道光,他們盯著太子朱標,壹個個都有些激動,聖賢明君啊這是!
  對於朱元璋這樣不和他們講任何道理,專斷獨權,做事不考慮任何後果,單憑自己想法的皇帝,這群文臣輔佐起來那叫壹個折磨和痛苦!
  最關鍵的是,老朱還是開國君王,誰敢忤逆他?誰能阻止他?
  自從馬皇後駕崩後,朱元璋這壹把天子劍,已經失去了劍鞘,誰敢阻止他,就得做好沒了項上人頭的心理準備!
  而現在,朱標的出現,他們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壹道光!
  “嗯?妳詳細說說吧!”
  蘇澈淡淡說著,裝作有些不悅的樣子。
  這事雖然是他安排朱標籌備,可此刻全推在了朱標的身上。
  這是在給朱標鋪路,讓他獲得更多的支持。
  皇族宗室的待遇給了又削,這事情蘇澈來做,沒什麽人敢記恨他。
  可如果是朱標提出來,那問題就大了。
  朱標的名聲會非常不好,會出現不少對他不滿的人。
  但推出內閣制度就不同了,這會讓朱標收獲很多支持。
  隨著朱標詳細敘說了內閣制度,那些文臣壹個個雙眼放光,這是壹個有相當權利的機構!
  雖說是票擬制度,並不是直接決定,而是給壹個批閱建議,但奏章經過他們的手上,這就是無上的權利,只是壹瞬間,不少人就想出了不少花樣。
  比如給皇帝的幾個奏章,先呈上的幾個,和後呈上的幾個,這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了。
  此外如果皇帝懶了壹些,那他們的建議就能很順利的通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