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歷史軍事

明正德四十年夏。 正泰縣城東的某個不知名破廟內,壹個穿著破爛道袍,滿臉胡渣子的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14章 這是要殉國的節奏啊

山溝皇帝 by 雨天下雨

2019-5-16 20:26

  當祝誌海等壹群文武官員率領著三萬多人的主力明軍抵達黎平府城下的時候,他們第壹眼所看到的並不是黎平府城,而是擋在黎平府城和他們之間的壹股大約兩千五百人的偽唐賊軍!
  這股偽唐賊軍此時就在城外大約壹裏的方向列出了壹個巨大方陣,如果有人看過銅鼓衛城戰役的話,那麽就會看的出來,這個方陣就是當初大唐新軍迎戰北路明軍時的方陣:以步兵營為基本單位,數個步兵營相距數十米不等,壹同構成了壹個相互支援的龐大步兵方陣!
  方陣中間,就是第三步兵團的新任團長宋天彪中校!
  他和其他的軍官們壹樣,騎在馬上,然後瞇著眼看著遠方黑壓壓壹片的明軍,臉色有些沈重!
  這可是三萬多明軍啊,自己能夠順利拖住他們,把他們擋在城外,不讓他們順利進城嗎?
  早在昨天,實際上第三步兵團的壹部分前鋒偵查部隊就已經是抵達了黎平府城下,並且給當時還在後方的宋天彪帶回來了黎平府城的眾多情況。
  基本上可以判斷,此時在黎平府城內的明軍人數已經是不止當初孫亞偉等個人所說的壹千多人,而是將近三千人了,這多出來的壹千多人都是前兩天陸續趕到的。
  面對有三千人駐防的黎平府城,而且這三千人的前鋒,也不是什麽青壯、民夫之類的,而是正兒八經的衛所兵。
  而後方的第二旅旅長方希同,也是在昨天晚上給他傳來了最新的命令,命令要求他第二天務必趕到黎平府城,視情況對黎平府城發起進攻,如當面敵軍不強,應當從速占領之。
  如果抵抗敵軍甚眾,則是試探壹番,探出明軍虛實,等待第二旅以及第七步兵團抵達再作計較。
  同時這道命令還有壹個附帶的任務,那就是務必阻攔更多的明軍進入黎平府城,避免加大攻占黎平府城的難度。
  要盡可能的把後續來到的明軍攔在黎平府城外,迫使他們和己方進行野外決戰!
  方希同之所以發出這樣的命令,是因為皇帝李軒以及大唐新軍裏的壹群高層將領們已經壹致認定,盡可能的爭取在野外和明軍交戰,避免讓大量的明軍主力龜縮在黎平府城內。
  而最好的情況就是,在野外來壹次戰略大決戰,直接壹戰定勝負!
  這樣壹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大唐新軍擅長打野外決戰的優勢,另外壹方面也可以避免明軍玩死守消耗戰。
  如果能夠再壹次復制銅鼓衛城戰役,那是最好不過了!
  接到命令後,今天黎明時分,宋天彪就是帶著部隊繼續趕路了,並且順利在中午時分趕到了黎平府城城下。
  這直接對黎平府城發動總攻自然是不可能的了,畢竟第三步兵團就算是再自大,也是沒有把握能夠短時間內擊潰這三千人,進而重新占領黎平府城。
  他們趕到了黎平府城下後,本來還打算發動壹次試探性的進攻,摸摸城內明軍的虛實,同時為後續主力抵達黎平府城的總攻做準備。
  但是還沒有等他們發起試探性的進攻後,偵騎就是稟告,說是西南方向發現了大量的明軍正朝著黎平府城而來。
  壹問多少明軍,就連偵騎也是說不出來,因為偵騎當時壹眼都看不到明軍行軍隊列的盡頭!
  只能是初步判斷,來襲明軍至少在五千人以上,甚至有可能萬人以上!
  至於萬人以上的這個上具體到那裏,他們偵騎自己都還沒有搞明白呢!
  得知這個情況後,宋天彪自然是沒有任何的心情去對黎平府城發起什麽試探性的進攻了。
  當即就是命令部隊準備攔截作戰!
  他可是時刻都記得自己的任務:不得放更多的明軍進入黎平府城內,更不要說上萬人了。
  如果讓上萬人進入了黎平府城,而且還帶來了大量的輜重,比如說糧食什麽的,到時候想要攻打黎平府城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了。
  如果到時候打不下去就只能圍困了,這圍困沒有幾個月也是沒有什麽效果,而幾個月時間裏大唐新軍的主力被牽制在黎平府城,而沒能持續擴張的話,被圍困的明軍沒有餓死,他們自己就得先彈盡糧絕。
  時間,對於大唐新軍而言是極其寶貴的,主力被拖住壹個月都是麻煩事,如果是兩三個月,到時候大唐王朝說不準就會自行崩潰了。
  更加不要說,數萬明軍如果被圍困在黎平府城,大明王朝肯定不會無動於衷啊,恐怕明王朝會集結周圍數省的兵力來解困。
  到時候,大唐新軍就算戰鬥力再強悍,也是避免不了被碾壓的結局啊!
  所以,宋天彪哪怕是明明知道己方的兵力處於極大的劣勢,但是他也必須擺出陣型打壹場攔截作戰。
  但是,宋天彪預料到了會有超過五千人,甚至上萬人的明軍來,但是他依舊是沒有想到,祝誌海這個人因為得知北路明軍潰敗後,壹路上謹慎無比,除了派遣了三千人不到的前鋒外,其他兵力壹個都沒派遣出去,而是全都集中在壹塊行軍趕路。
  這樣也就出現了壹個讓宋天彪自己都預料不到的情況!
  來襲的明軍不止五千,甚至都不止壹萬,而是三萬多!
  準確的說是三萬四千余人!
  其中大約六千人是祝誌海親自率領的撫標募兵,還有兩千人是從各府縣抽調的募兵,這算起來的話,這募兵就有八千之眾。
  另外還有大約萬人的衛所兵!
  剩下的則是臨時征召的青壯、民夫!
  三萬四千余人,這是第三步兵團兩千多兵力的十多倍啊!
  看到前方黑壓壓壹片,幾乎看不到盡頭的明軍,宋天彪的臉色陰沈的可怕!
  麻蛋,這是要殉國的節奏啊!
  看到這麽多明軍來襲,而且己方兵力劣勢巨大,宋天彪的第壹想法就是率軍逃跑。
  但是壹想到嚴苛無比的軍法,再想想自己在興泉府城裏已經開始享福的家人,和自己新納的小妾,他就是打消了立即率軍逃跑的念頭!
  撤退是可以,但是絕對不能打都不打就直接逃跑,這樣的話,軍法無情,哪怕是他這種情況是情有可原,但是估計也會在陛下面前失了分。
  沒有人會喜歡壹個打都不打,直接就逃跑的將領!
  哪怕是之前黎平府城的知府孫亞偉,他帶著擊敗捕盜營和千名青壯、民夫,都是堅守到了最後壹刻,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是突圍撤退。
  孫亞偉這麽做,自然有著這麽做的理由!
  而現在,宋天彪同樣也會有這麽做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還是壹摸壹樣的!
  現在的宋天彪和之前的孫亞偉,所面臨的情況是極為相似的,那就是打不過,但是又不能不打,而且這個打還不能打的太激烈,需要避免的無謂的損失。
  這就極為考驗身為壹個前線將領的能力了!
  看著前方黑壓壓,看不到盡頭的明軍緩緩而來,不僅僅是宋天彪感覺到壓力巨大,萌發了轉身就跑的念頭,下屬的諸多軍官和士兵們更是如此。
  那些最普通的士兵們,他們可沒有什麽忠誠、信仰之類的東西支撐著他們,他們之所以走上戰場,理由很簡單很簡單,那就是為了吃飽飯!
  參軍不僅僅能夠自己吃飽飯,而且還能夠領上壹份餉銀養家糊口,這對於這些士兵來說,給大唐王朝打仗賣命,這只是壹份養家糊口的職業而已。
  而並不是說他們天生就喜歡打仗廝殺!
  在這面臨強敵時還能夠列出完整的隊形,並且沒有發生太大的動亂,那純粹是因為軍法嚴苛。
  不聽從命令擅自行動,不戰而逃,這些行為在大唐新軍裏都是最嚴重的違紀行為,壹旦做出來立馬就是斬立決的下場。
  後頭的軍官們可是時刻都盯著呢,壹旦有逃兵出現,軍官們立即就會策馬而上,二話不說直接壹刀劈下去。
  在銅鼓衛城戰役的時候,大唐新軍的軍官以及嫡屬於樞密院的軍法隊,壹共斬殺了逃兵三十余人!
  全部都是當場斬殺,沒有絲毫的猶豫!
  所以現在,哪怕這些士兵們心中已經有著恐懼了,但是對於軍法的恐懼,對服從命令的本能讓他們依舊能夠組成陣型。
  倒是那些中低級軍官們,他們的表現比普通士兵要好得多,甚至比宋天彪這些高級將領也是要好得多。
  壹方面,這些基層軍官對戰況的了解是不完全的,他們並不知道來襲的明軍到底有多少人,另外壹方面宋天彪也是對他們說過,後方的援兵已經在路上,不用多久就能夠趕到。
  再說了,人們總是會壹種心理,天塌下來有個子高的頂著!
  上頭的團長、營長們都還壹副從容神態呢,自己有什麽好緊張的,要說小命寶貴,那也是團長、營長們的小命比自己的更寶貴啊!
  自己不過是壹個小小的尉官呢!
  諸多情況,造成了如今的第三步兵團,雖然說軍心已經略微動搖,但是依舊列出了方陣準備迎敵!
  看著前方的偽唐賊軍方陣,祝誌海同樣是皺眉!
  眼前這區區兩千多人的偽唐賊軍為什麽不逃跑?是什麽給了他們勇氣,讓他們敢於螳臂當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