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歷史軍事

明正德四十年夏。 正泰縣城東的某個不知名破廟內,壹個穿著破爛道袍,滿臉胡渣子的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40章 潯州院試

山溝皇帝 by 雨天下雨

2019-5-16 20:26

  黃誌遠仔細看過布告後,知道這壹次的偽唐登極恩科因為時間緊張,縣試、府試、院試是合並到壹起舉行,並由禮部派出的督學官直接主持考試,考中即授生員功名。
  新科生員以及前明生員皆可參加省鄉試,中者授舉人。
  新科舉人、前明舉人者可參加會試,中者即為貢士,貢士參加殿試,中者為進士。
  流程幾乎和傳統科舉壹樣,唯壹的區別就是縣、府、院試因為時間緊張而合並了,不過這是因為時間緊張,很多人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傳統科舉的四大考試其實是院試、鄉試、會試、殿試,而府試和縣試其實只是壹個初步帥選的過程而已,因為只有通過了院試,才能夠獲得生員功名,成為壹個秀才,從此邁入正是的士子階層,見官不跪,並且可以免除徭役等。
  而大唐王朝的這壹點登極恩科,因為時間匆忙,所以不僅僅是把縣試、府試以及院試合並到了壹起,而且院試和鄉試的舉辦時間是連接的。
  即便是會試,和鄉試的間隔時間也是非常短暫的,所以說如果要參加這壹次的登極恩科的話,其實時間是非常緊湊的。
  其次,這考試內容也和傳統科舉有些不太壹樣,雖然依舊是按照八股文章的格式來,但是重點又有所新的變化,第壹天考四書五經,第二天考策論、史論,第三天則是考算學、雜學值得壹提的是,第三天所考的算學乃是必考的,而雜學的話則是選考,考官會出最基本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機械等考題,考生可隨意選題答題,並且註明,只要答中壹條即可。
  同時策論以及史論這兩場,也是不要求以嚴格的八股文章格式答題,不限格式盡可暢所欲言,但是必須言之有物,否則就是零蛋。
  這種科舉模式上的變化,也是李軒對傳統科舉的變革所進行的壹次探索,徹底廢除科舉自然是不行的,事實證明了,中國人離不開科舉。
  不管是古代的傳統科舉還是後世人的國考,其實本質是壹樣的,說好聽壹點是為國選材,說的直白壹些則是拉攏社會最精英的群體,讓他們成為統治階層的壹員,避免這些精英認識流落在外,有事沒事就想著造反。
  所以科舉是必須的,不管是以傳統科舉的名義還是以選拔公務員的名義。
  但是科舉的內容卻是可以慢慢變化的,四書五經這東西壹時半會自然是不能廢除的,不但不能廢除,而且還得繼續作為最主要的科目,但是卻是可以加入史論、策論以及算學等相關考題。
  這樣就代表著,考生不就僅僅要精通四書五經,能夠寫壹手漂亮的八股文章,同時還得具備淵博的學識,這個淵博可不是指算學、物理化學這些,實際上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的是策論和史論,這種題目可是下需要考生學識淵博,並且具有極大的政治智慧才能夠回答的出來的。
  只要這兩場考得好的話,那麽至少在理論上,這個考生就已經是具備了當官的基本素質。
  科舉內容的些許變化其實也沒有引起黃誌遠的太的感覺,畢竟大唐是新朝嗎,科舉內容有所變化是應當的,真正讓他感到驚訝,並且讓他走入大唐官府衙門的卻是,布告上說,但凡是中試的士子,皆可當場授官。
  而且是白紙黑字寫著,國朝心裏,急需英才,登極恩科中試者壹律從優封賞:新科生員即授正八品實官,新科舉人授正七品官身,新科進士裏的壹甲授進士及第,授從五品官身,二甲賜進士出身,授正六品官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授從六品官身。
  進士授官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新科的生員以及舉人都是直接授官,這壹點卻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之外。
  而這個措施,實際上對於大唐王朝而言並不算什麽,因為現在大唐王朝是真的求賢若渴,別說是正式讀書人了,就算是認得字的人過來,都是可以直接進入官場,成為壹名科員。
  雖然說如今的大唐王朝已經走入正軌,沒有隨便來壹個秀才就能夠擔任五品郎中這種事了,但是如果有前明的秀才如果主動來投效,最次也是從八品的官位,而從八品,在大唐王朝的官制裏,目前基本是和縣衙門下屬的各科科長相對應。
  如果是前明的舉人來投,不出什麽意外的話,基本都是授予從七品的官身起步,被授予縣令的也有好幾個。
  至於進士,很不好意思,暫時沒有壹個進士主動來投,明王朝裏進士出身的降官倒是有不少,而這些降官們投誠後,自然也是步步高升,基本上都能夠在原職務上上升壹個臺階,出任知府的都有好幾個了。
  而如果是考取了大唐王朝的新科生員,哪怕是妳後續沒考上舉人,但是依舊能夠獲得正八品的官身,妳得知道,大唐王朝裏的縣丞,也才正八品而已。
  當然了,大唐王朝裏的正八品職務是相當多,縣丞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壹個而已,還有壹些不太重要的職務也是正八品。
  但是品級有了有,以後升起官來可就容易多了。
  而新科舉人就能夠被授予正七品的官身了,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可是相當震驚的,正七品那可是縣令的品級了,而壹縣父母官,治下數萬甚至十余人民眾,那是何等的威風,而這種品級壹般只有新科進士才能夠獲得的。
  但是在這壹次的登極恩科裏,只要妳考中舉人就能夠成為正七品的官員了。
  更加不要說考中進士後能夠被授予五品甚至六品的高官了。
  這些對於很多士子而言都是震驚無比,他們讀書壹輩子是為了什麽?就是為了當官!
  至於給朱家王朝當官還是給李家王朝當官,其實區別都不大。
  後世的這些讀書人連野豬皮的官都當,更別提偽唐這些區區賊子了。
  開科舉,這壹招用來招攬讀書人階層幾乎是無往而不利的,當然了,前提是別傻乎乎的連天下都還沒打下來呢,就玩摧毀孔廟這種事了,非要幹這種事的話,等妳打下了天下再玩。
  前期嘛,還是要以拉攏為上,畢竟團結壹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嘛,先把河過了再說,等過了河要不要抽橋,怎麽抽橋,那還不是壹句話的事。
  黃誌遠和其他幾個人看過布告後去報名了,等他出來的時候,看著手中的壹紙準考文書,還是覺得有些不太真實。
  最後他搖了搖頭就是不再去想了!
  他家不過是普通鄉間百姓而已,他讀書這麽多年,為的就是考中科舉然後做官,如今有機會擺在了他眼前,雖然這偽唐,不,大唐王朝看上去有些不靠譜,但是許寒石說的也沒錯,大唐王朝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傳統王朝,在禮制上幾乎是讓人挑不出毛病來,而且已經是擁兵十余萬,據地三省,並且還是在西南這等地區。
  這後續哪怕是不能推翻偽明統壹中華大地,但是成為壹個偏偶壹方的地方割據政權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所以當這大唐的官雖然有些風險,但是這種風險和收益比起來,卻是不算什麽了。
  不過為了引起家人的擔心,更是為了避免引起那些敵視偽唐的同窗們的責罵,他並沒有把已經報名應考的事告知其他人,只是和許寒石說了,並且預定後續幾天以及考試期間寄住在許寒石家中。
  當天他就是返回家中,對家人說自己要去府城友人家中小住幾天,讀書人遊學是經常的事,他的家人也不覺得有什麽奇怪的。
  第二天他就是帶著自己的書箱再壹次前往潯州府城,並且落腳在好友許寒石府上,這兩個人都是要去應考的,所以幾乎是壹整天都在討論該如何應考,尤其是裏面的策論、史論以及雜學、算學該如何做。
  次日,他們就是得知消息,來潯州府監考的吏部督學官已經是抵達了潯州府,不日即將開考。
  這幾天,他們是埋頭苦學,力求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博得生員功名。
  等準備妥當了後,潯州府的院試也是在高調中正是開始了維持三天的考試!
  第壹天考試的時候,黃誌遠只是看了壹眼題目,略微思索後就是開始下筆打草稿了,他也算是附近比較出名的學子了,這區區普通的八股文章還難不倒他,而且壹片文章寫出來後,他覺得還算是比較滿意的,至於能夠能獲得考官的青睞,這裏頭涉及的因素就比較多了,主要是考官的喜好問題。
  但是他是絕對不知道,前往貴州和廣西各府主持考試的這些督學官們出發之前,李軒就親自對他們訓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卻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四書五經的水平只能作為參考,不決定名次,具體名次以策論以及史論決定。
  而算學以及雜學的話,則是單獨計算成績,成績優秀者單獨列出名單,按照自願原則盡可能的然後把這些人帶到肇慶,因為到時候還會有壹場博士科等著他們呢,落選者都能入讀國子監。
  可惜的是這些考官們乃至考生們都不知道,李軒最看重的其實就是看似可有可無的算學以及雜學這兩科,壹旦裏面有好苗子出現的話,李軒可是打算親自培養的,而這些被李軒親自培養的士子們的前途之光明,已經是不言而喻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