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歷史軍事

明正德四十年夏。 正泰縣城東的某個不知名破廟內,壹個穿著破爛道袍,滿臉胡渣子的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二百六十壹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

山溝皇帝 by 雨天下雨

2019-5-16 20:28

  旁人聽到林旬陽的話,都是不知道該說什麽了,這些陸軍,這是把抗洪當戰爭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實際上軍方還真把這抗洪當戰役打了!
  因為他們接到的可是作戰命令!
  正兒八經的作戰命令!
  雖然說打的不是什麽敵人,而是抗洪,但是命令就是命令,既然聖天子讓部隊抗洪,那麽部隊就抗洪。
  林旬陽代表陸軍發表意見,海軍那邊也是有個上校說話,只不過河南這邊並沒有什麽大規模的海軍艦隊,只有壹個黃河分艦隊。
  別看掛著黃河分艦隊這麽大的名頭,但實際規模連運河艦隊都比不上,只不過是擁有了二十多艘小型的內河船只,其中內河戰艦不過區區七艘,最大的船也就是八十噸的乙等內河戰艦而已,實力小的可憐。
  這些年,海軍方面正在大擴軍,但是擴張的都是遠洋艦隊,對於內河艦隊的擴張是不怎麽熱心的,甚至是在縮減內河艦隊的規模,好騰出人員編制來擴充遠洋艦隊。
  統壹戰爭時期,海軍的內河艦隊規模龐大,光光是壹百多噸的甲等內河戰艦就有數十艘,數十噸的甲等和丙等內河戰艦加起來達到了三百多艘呢。
  但是統壹戰爭結束後,陸續裁減,如今甲等戰艦只剩下二十多艘,基本都是部署在長江和珠江的中下遊,而乙等和丙等內河戰艦,也只剩下了百來艘,這分散到全國各地的河流湖泊裏,也就沒剩多少了。
  不過雖然實力小,人員不多,但是海軍依舊是屬於軍隊,這抗洪壹事他們自然也是要參與的,他們已經是動員了所有的船只,日夜巡視黃河,監控情況。
  同時他們也是開始組織壹些民船,用來救援、轉移民眾、運輸物資尤其是糧食等。
  同時海軍還表示,他們已經是準備了好幾艘大噸位的船只,隨時待命,壹旦什麽地方出現險情,將會直接采用沈船堵缺口的措施。
  陸軍和海軍都是表示將會用盡壹切辦法參與抗洪!
  這讓蕭保關的心稍定!
  抗洪這種事,是壹件對組織力要求相當高的事情,地方衙門雖然可以征召的大量的民眾,但是想要阻止這麽多的民眾參與抗洪,其實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而軍方在這壹方面就不存在什麽問題了,壹聲令下,幾千幾萬人就會奔赴指定區域,然後參與修築堤壩等事務。
  而且軍方的將士都是身強體壯的,其體能可比普通的青壯強得多了,壹個人都能夠頂的上幾個民夫的工作量。
  畢竟這年頭的生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普通民眾想要吃飽不太容易,哪怕是青壯,但是很多也是沒幾兩肌肉的,那裏像軍方的將士們壹樣的,壹個個都是身強體壯,渾身肌肉。
  蕭保關當即道:“有軍方的鼎力相助,定然能夠安然度過這壹次為難的!”
  不過蕭保關說了這句後,也是沒有多說什麽了,畢竟軍政分離,在這種涉及到軍務的事情上,言多必失,哪怕是抗洪也壹樣。
  他們地方衙門和軍方的關系向來不怎麽樣,沒辦法,軍政分離的大環境下,沒矛盾也要制造矛盾啊,要不然聖天子還以為他們這些官員和將領勾結起來要造反呢。
  這壹次抗洪也是如此,軍方是軍方,地方是地方,兩者互不幹涉,不過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表面姿態而已,實際上,雙方還是要配合起來的,而且軍方也是不太可能單獨作戰,很多事情還是需要聽從地方的安排的。
  畢竟讓他們打仗的話,那簡單,直接就上了。
  但是抗洪這種事,他們陸軍真不專業,雖然兵力充足,但是具體怎麽搞,還是要聽從地方上的意見。
  第十三軍的軍長薛長煥陸軍中將已經是給過他指示了,這壹次抗洪,要盡量的配合地方,充分發揮陸軍自身的長處。
  什麽長處?
  打仗?肯定不是啊!
  和洪水打毛仗啊!
  面對洪水,軍方的長處是當工兵!
  陸軍天天挖工事,這修工事和修堤壩雖然不太壹樣,但都是土木工程,陸軍表示壹點問題都沒有。
  雖然說,林旬陽陸軍少將這個河南省守備司令,不歸第十三軍管,但是官大壹級壓死人,人家薛長煥可是陸軍中將,而且還是野戰軍的軍長,軍方的實權中將,未來那是有希望繼續高升壹步,成為上將的人物。
  那是他壹個當年連主力步兵師的師長位置都競爭不過,最後競爭失敗後被迫到地方任職守備司令的人所能夠相提並論的啊。
  第十三軍薛長煥說的話,哪怕不是什麽正式的命令,他也得聽著。
  所以為了表明陸軍的態度,林旬陽在後續的會議裏並沒有多說,而是聽著地方官員在說,他們說的都是要在那裏加固河堤,要在那裏修築備用的河堤,商討準備在什麽區域充當泄洪區,犧牲壹片地方,用來保障黃河的安全。
  這些事,他並不插口,只是在他們說起,在加固某段河堤,修築某段備用堤壩,尚缺人手若幹時,他才會開口:“沒問題,交給我們陸軍!”
  軍政雙方,在商討如何抗洪壹事上,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分歧。
  很快,會議就是結束,眾人就是各自披上雨衣走出了巡撫衙門,其他人有著各自的任務要去處理,而蕭保關則是準備去河堤再看壹看。
  冒著小雨,他帶著壹行人再壹次登上了河堤,並見到了開封府知府方新溪。
  方新溪的樣子,比他蕭保關還要狼狽,蕭保關是沒睡好,雙眼布滿血絲,路上的時候,腳上沾染了不少的泥水。
  但是這個方新溪,整個人看起來疲憊不堪,這壹問才知道,這人已經是在河堤上待了兩天了!
  不管此人是因為壓力才被迫的,而是只是想要作秀,但是能夠做到這樣,蕭保關還是很欣慰的。
  甭管怎麽想的,但是他只要看到表現!
  有這麽壹個知府住在河堤上,估計也沒幾個人敢怠慢了!
  下面的各縣縣令,各鎮鎮長什麽的,也都是親自帶著屬下以及征召而來的民夫在抗洪的第壹線。
  不管事情最後怎麽發展,但是在抗洪壹事上,當地官員們都是奮鬥在第壹線了,哪怕是其中有人怕死不願意來,但是連巡撫蕭保關自己都連續來了兩次河堤,開封知府都住在河堤上了,妳敢不來,分分鐘被摘掉烏紗帽信不信!
  進入了河堤上的臨時茅屋,蕭保關脫下了雨衣,壹個個問候這些官員,以及部分鄉賢,又重點囑咐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這才回去。
  這可不是什麽回巡撫衙門休息之類的,這下了河堤,他還有壹大堆的事要忙了。
  首先,他去了了距離壹段比較危險的河堤外數公裏外的地方,這裏是他們臨時選定的備用河堤的地方,準備依靠當地的地形,臨時修築壹條堤壩。
  這樣不至於危險的河堤決口後,洪水直接肆虐大片平原地區,而是能夠堵在這裏。
  備用河堤的施工工地上,可以看見上萬民夫以及數千將士正在奮力的施工。
  這年頭也沒什麽施工用的機械設備之類的,只能是用鐵鍬,鋤頭之類的工具壹點點的挖,用人力肩挑手提運輸土石。
  這也就註定了,但凡想要幹掉什麽工程,人數都得多,而像這種修築長度達到好幾公裏的備用河堤,而且還需要短時間內修起來,沒有個幾千上萬人是別指望了。
  也好在蕭保關在幾天前,暴雨來臨之前就是接到了來自金陵城的加急警報,提前了兩天安排相關的工作,暴雨剛開始就是組織了大量青壯參與防洪。
  要不然的話,這得遲好幾天才能夠動起來呢。
  這種關鍵時刻,壹天兩天的差距,就足夠決定生死了!
  蕭保關巡視各處工地之後,回到了城內,這回到城內幹嘛?自然不是回去睡大覺,他要親自召見開封城以及周邊地區的士紳以及大商家。
  幹嘛,讓他們出錢啊!
  抗洪這種事,別看只是動員民夫修堤壩什麽的,但實際上花費是相當多的,這參與抗洪的人大幾萬人的,需要為他們準備糧食,準備醫藥,這都是要花錢的。
  而偏偏,官府財政又沒幾個錢!
  河南的地方財政壹直都是不寬裕,沒辦法,這地方本來就是個農業省份,而且受到黃河泛濫的影響,民政收入本來就不高,而地方財政收入自然也沒幾個。
  這些年,好不容易在開封發展工業,搞了十來家工廠,但是這些工廠都是中小工廠,基本上無法為地方財政提供太大的幫助。
  地方財政沒錢,但是要抗洪,之後還要救災,這需要的錢多了去,難道要死等著財務部撥款下來?
  那樣黃花菜都涼了,說不準開封城都被淹沒了,財務部的款子都還沒撥下來呢!
  遇到大事,官府組織、大戶出錢、小戶出力,這歷來是華夏王朝的處理方式,即便是到了大唐帝國也不能免俗。
  當然了,大唐帝國從來都不搞什麽強行攤派,這不符合大唐帝國的仁義作風!
  大唐帝國往往是以捐助的形式進行,遇上什麽事了就會召集大戶募捐。
  理論上來說,捐多捐少甚至不捐全憑自願!
  嗯,僅限理論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