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連通中原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3
劫後余生的盜跖被嚇出了壹身冷汗。
適才若非他的反應夠快,那個被長殳洞穿胸口的盜賊,就是他的下場!
然而,接下來的盜跖已經避無可避。
只見慶忌所在的戎車猛的朝盜跖站立的戎車撞擊過去,盜跖的身子頓時壹震,差點沒穩住,墜落於馬下。
這時的慶忌已然壹躍而起,手中染血的龍淵劍壹劈,還不待盜跖身邊的那個盜賊反應過來,就已然身首異處!
“喝!”
盜跖暴喝壹聲,揮劍朝著慶忌劈了過去。
“鐺”的壹聲,盜跖手中的青銅劍擊打在龍淵劍上,瞬間崩斷!
斷掉的劍刃被甩飛出去。
盜跖為之錯愕。
要知道,他的這把青銅劍可不是壹般材質的!
誰曾想居然能被慶忌的佩劍所斬斷?
盜跖來不及多想,面對著慶忌揮來的長劍,只能偏過腦袋壹躲。
然而慶忌的厲害靠的可不僅僅是龍淵劍!
只見慶忌猛然踢出壹腳,盜跖堪堪以雙臂格擋住,顯得狼狽不已。
慶忌得勢不饒人,壹把攥住盜跖的手腕後,壹個擒拿,又將盜跖的大腿踢彎下去。
盜跖不禁痛哼壹聲,單膝跪下,慶忌的龍淵劍隨之架在了他的脖頸之上!
“盜跖被擒住了!”
“盜跖已縛!爾等盜賊豈敢撒野?”
“降!降!”
熊子丹、胥門巢等人見狀,立即高聲大喊起來。
盜跖麾下的部眾,眼看著自家首領已經被生擒,命在旦夕,都不由得面面相覷,沒有繼續跟孔丘、子路等人廝殺。
戰場的形勢瞬間變得凝滯起來!
壹眾盜賊,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盜跖,讓妳的人放下武器。”
慶忌壹手抓住盜跖的肩膀,同時將龍淵劍抵在他的脖子上,威脅的意味不言而喻!
盜跖若是不從,恐有性命之憂!
“我等若降,可能活命?”
“我保爾等性命無虞。”
慶忌只是淡淡的回了壹句。
聞言,盜跖張了張嘴,終究是沒有選擇反抗!
畢竟身後的這個男人勇猛無匹,又拿捏著他的小命,盜跖豈敢亂來?
本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盜跖終於壹咬牙,放聲道:“通通放下武器!”
“主上!”
“放下武器!”
盜跖厲喝壹聲,四周的盜賊終於紛紛放下手裏的兵器,聳拉著腦袋,好似霜打的茄子壹樣束手就擒。
僅僅是壹道命令,就能讓眾盜賊放棄抵抗,足見盜跖治軍嚴謹,有大將之風。
他在盜賊們心中的威望亦是極高的!
隨即,盜跖就被捆綁起來,盜賊們原先所掠奪的財物,也大多物歸原主。
“君子,在下孔丘,不知君子如何稱呼?”
見到盜跖等壹眾盜賊已經被控制住,孔丘跟著上前向慶忌行了壹禮,態度十分謙和,讓人不由得心生好感。
顯然,孔丘是打算跟慶忌結交壹下的!
直覺告訴孔丘,眼前這個年輕人的來歷絕對不壹般!
“先生喚我忌便可。”
“原來是忌君子!”
孔丘的心裏未嘗沒有些許遺憾。
慶忌沒有道出自己的名諱姓氏,明顯是不打算跟孔丘深交的!
就在慶忌與孔丘二人寒暄之際,湍急的河流上,忽而順流而下多艘巨大的戰船。
桅桿之上懸掛著緋紅色的旌旗,披堅執銳的甲士站在甲板之上,目視前方,面容冷肅,他們的身上更是都散發著壹種讓人幾乎窒息的煞氣。
“吳軍!”
“是吳軍!沒想到吳軍增援的速度如此之快!”
“難不成他們早已得知盜跖會率部在此劫掠商旅之事?”
眾人都感到十分驚奇。
當戰船靠岸後,為首的孫憑、孫武父子便急匆匆的跑下去,排開人群,不由分說的就跪在慶忌的面前,垂手道:“大王!臣等救駕來遲,還請大王恕罪!”
“甚麽?”
在場的人都不由得失聲驚叫起來。
“大王!難道……這位勇猛的君子是吳王?”
“吳王真是年輕矣!當真如傳聞中壹般,勇力絕人,手撕虎豹不在話下!”
對於慶忌的真實身份,孔丘、曹渭等人感到震驚不已。
他們從慶忌的言行舉止,衣著打扮來看,能猜出慶忌的身份不簡單,但就是沒想過,他是吳國的大王!
對此,慶忌只是壹笑置之,讓孫憑、孫武父子二人起身後,他又環顧四周,看著壹眾商賈士子,朗聲道:“二三子,今日之事,讓爾等受驚矣!”
“此皆我吳國之不足也!”
“寡人意,自即日起,吳國為迎合天下商旅士子入吳,當廣通河道,大修官路,建設橋梁,並掃清境內壹切匪患!”
“請諸君廣而告之,慶忌感激不盡!”
言罷,慶忌又朝著周圍的人深深地作了壹揖!
他將姿態放得這麽低,著實博得了所有人的好感。
曹渭更是滿臉激動的神色,回應道:“請吳王放心!吳國迎天下士子商賈入吳之誠意足矣!”
“我等折返之後,當為吳國唱!”
“正是!”
有吳王慶忌的當面保證,誰敢懷疑吳國的誠意?
再者說,慶忌擊敗盜跖等壹幹賊眾,對他們不說是有救命之恩,也讓商旅們得以免得無妄之災,保取財貨。
他們又豈能不感恩戴德,為慶忌宣揚吳國的壹大變革之誠意?
事情告壹段落之後,慶忌就吩咐大司馬孫憑先用戰船將士子與商賈及其所有貨物都運到對岸去,這更讓所有人對慶忌感激不已。
……
慶忌返回吳王宮後,便將包括吳都縣令伍子胥在內,以及季劄、孫武、計然等三公九卿全部傳召到滋德殿議事。
慶忌高坐於寶座之上,正襟危坐,掃視壹下陛臺之下的公卿大夫,緩聲道:“二三子,寡人此番微服私訪,受益匪淺。”
“我吳國推行新法,降低關稅,以迎合天下商賈入吳行商,然則準備有所不周矣!”
“吳地多山川沼澤,水網密布,航運便利,然各處官道、橋梁年久失修,或只有崎嶇的山道,不便於商旅通行。”
“至梅雨時節,更是道路泥濘不堪,橋梁或有坍塌之危矣。”
“在大山江河之處,亦有盜賊猛獸出沒,攔路搶劫,傷人性命,商旅士子甚懼之,恐不復入吳。”
頓了頓,慶忌又擲地有聲的道:“是故,寡人之意,我吳國大修官道、橋梁,遇山開山,遇水架橋,以便連通中原,使入吳商旅士子盡皆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