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23章 王祀昊天上帝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大王英明!”
  見到慶忌堅持徙民實邊的政策,群臣不再有異議,都異口同聲的山呼道。
  “另外,遷原故楚之地的封君、公卿大夫及其家眷數萬人,定居於金陵。所有權益,等同於國人,別無異也!”
  決定遷走楚國腹地的五萬戶黎庶到南方九郡,屯墾戍邊後,慶忌又大手壹揮,做出了這種決策。
  作為壹個存在了五百余年的大國,楚國封君領主遍地,貴族子弟更是不知凡幾。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國不得不防備楚人卷土重來,在故楚之地造反。
  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慶忌決定將楚國原來的所有貴族大夫,及其家眷,全部遷移到王都金陵定居,安家落戶。
  這對於吳國而言,是壹舉數得的事情。
  因為作為世代顯赫的貴族,且不說文化底蘊,擁有的財帛產業,定然不在少數。
  慶忌壹旦將他們遷徙到金陵,屬於原楚國貴族的資產(財富),豈能不跟著轉移?
  “太宰、左丞相,由妳二人負責此事!”
  “諾!”
  計然與文種都連忙答應下來。
  楚國的封君貴族及其家眷,究竟有多少人,包括慶忌在內,不得而知。
  可能就連原來楚國的君臣自己都不知道。
  畢竟壹代傳壹代,世代相傳的貴族,難免有的分支會家道中落……
  並不在冊的貴族,或者說已經沒落的貴族,是不值得吳國遷移到金陵的。
  “曾點。”
  “臣在!”
  “此番滅楚之戰,為我吳國立功之將士甚多,由妳負責配合大司馬伍員,核實斬敵數,予以合適的封賞。另外,對待陣亡將士,從重撫恤!”
  “諾!”
  治粟內史曾點立即答應下來。
  謹遵王命!
  如何封賞有功將士,以及如何撫恤陣亡將士,其實在吳國已經有了壹套完整的流程。
  曾點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去妥善處置,就不可能出現任何問題。
  這最後,是要作為壹國之君的慶忌,親自敲定的。
  畢竟此時的吳國是壹個獎勵耕戰的國家,每壹次大戰,都要付出不少的封賞,以及撫恤金……
  有付出,才有回報。
  這在慶忌看來,都是值得的。
  慶忌原本還想在此番大朝會上,提出選定儲君之事。
  只是,就連慶忌自己心裏都沒數,只能暫時擱置下來。
  儲君這樣的位置,至關重要,絕不能馬虎。
  雖然慶忌自己都能乾綱獨斷,但是,對於群臣和國人的意見,慶忌不得不聽取壹下。
  ……
  “嗚——嗚——嗚——嗚——”
  在金陵城郊壹側的烈士陵園當中,肅穆而充滿哀悼之氣的號角聲,嘹亮天穹。
  舉目四顧,到處都是縞素,靈旗招展。
  金陵城已經是萬人空巷的景象。
  閑來無事的黎庶們都拖家帶口,趕來烈士陵園這裏觀禮。
  此時,穿著壹襲大裘冕,頭戴平天冠,壹手握著龍淵劍的慶忌,領著吳國的群臣,壹臉肅穆的神色,壹步壹頓的進入烈士陵園。
  大裘冕,是為王祀昊天上帝所用,配十二旒冕冠,大裘、玄衣纁裳。
  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彜、黼、黻六章紋,共十二章,因此又稱十二章服。
  慶忌在國內自稱王,在外邊是為“吳侯”,是周天子冊封的諸侯之壹。
  按理說,慶忌是不應該這樣僭越的穿著十二冕旒祭祀昊天上帝的。
  但,天子式微,禮崩樂壞的情況下,慶忌根本不會在意這些繁文縟節……
  在烈士陵園的大門口,壹座高三丈有余,厚七尺的巨大豐碑已經拔地而起。
  上書“永垂不朽”,正是慶忌的手書……
  進入烈士陵園後,慶忌便取下腰間別著的龍淵劍,交給跟在壹邊的中車府令膠滑,然後接過玉圭。
  玉圭,是為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
  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
  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
  玉圭的種類極多,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
  而慶忌手中的玉圭,黃如蒸粟,白若截肪,無論沁色、雕工、包漿等均堪稱壹流!
  此刻,在吳國數以萬計臣民的簇擁下,慶忌手上拿著玉圭,緩緩的登上祭壇。
  這壹回,他不僅是要祭祀昊天上帝,也要是悼念壹下因戰事而亡的吳國將士的在天之靈,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世界上,存在鬼神嗎?
  原來的慶忌,是壹個無神論者。
  只是在穿越到這個時代後,慶忌開始“入鄉隨俗”,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這種說法……
  當然,不是迷信。
  慶忌不過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慶忌端坐在祭壇之上的靈案前,作為太宰的計然,則是拿著壹篇祭文,站在祭壇之下,大聲念誦起來。
  祭壇之上,壹座重達二千斤的青銅大鼎,燃燒著熊熊烈火。
  松脂、火油、狼煙之類的易燃物,都已經被放到鼎中,燃燒起來的烈焰,帶著滾滾的煙火,直沖雲霄……
  靈案之上,除了擺放著牛頭、豬頭、羊頭,還有六器分別放置於祭壇的六個不同的方向。
  三牲祭天,那是必不可少的。
  這“六器”,是為何物?
  六器即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
  古代祭祀天地四方的禮器,即以璧禮天,以琮禮地,以圭禮東方,以琥禮西方,以璋禮南方,以璜禮北方。
  禮儀玉器,三代琢玉品種,為原始古玉中法器變化而來。
  是指古人在祭祀、朝會、交聘等禮儀場合使用的玉器,常簡稱為“禮器”或“禮玉蘭乃樂”,形狀各異。
  玉璧,圓形,中央有孔。
  玉琥,壹種刻有虎紋或雕成伏虎形的玉器。
  玉琮,內圓外方,呈筒形……
  等到計然念完壹篇祭文,早就準備就緒的士卒,穿著壹襲武士服,膀大腰圓的士卒們,就都來到祭壇之下,跳了壹段充滿陽剛之氣的舞蹈……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