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陪臣執國命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其實,現在的吳國,還沒有形成壹套完整的官吏選拔制度,察舉制只是壹個雛形。
因為慶忌打算任賢用能,只靠自己壹個人,顯然是辦不到的。
而科舉制度固然先進,但過於超前,不合時宜,所以慶忌所看重的是察舉制。
在慶忌的默許下,吳國凡是官秩二千石的大臣,都有資格為國家舉薦賢能。
“大王,對於魯國發生的陽虎之亂,不知道大王是否聽聞過?”
伯噽低著頭詢問道。
“陽虎之亂?寡人略有耳聞。”
慶忌輕笑壹聲道:“據說此人以壹介家臣之位,囚禁季孫氏的家主季孫斯,執掌大權,甚至於在幾年前更進壹步,成為魯國政壇的翹楚,控制著魯國三桓……”
“只可惜,小人壹時得誌,終究不可長久。”
“寡人聽聞兩年前陽虎就因為政變失利,從魯國逃到了齊國。怎麽,陽虎派人聯系妳了?”
見到慶忌那有些揶揄的目光,伯噽便忍不住訕訕的笑了笑。
果然,什麽都瞞不過慶忌!
陽虎派人聯系伯噽,自然是付出了重金,以及壹些奇珍異寶來賄賂伯噽的。
要不然,以陽虎現在的聲名狼藉,壹般人哪裏敢收留他?
即便是陽虎入吳,面對人才濟濟的吳國,也未必有陽虎的壹席之地,更別說是能被慶忌委以重任了!
“大王,實不相瞞,陽虎已經從臨淄逃到了吳國,遭到齊人通緝的他,走投無路之下,現在正住在金陵城的有間客棧……”
伯噽老老實實的回答道:“聽聞大王適才頒布的求賢令,陽虎原本是想通過招賢館,入我吳國朝堂。”
“未曾想被孔丘的弟子,子路等人打了回去,這才走了臣的路子,期望能跟大王見面,在吳國得以壹展所長。”
聞言,慶忌瞇起了眼睛。
在短暫的思考壹下後,慶忌便擺了擺手道:“寡人知道了。”
“伯噽,妳使晉的任務甚重,務必盡快抵達晉國,跟六卿洽談弭兵之盟的事。”
“諾!”
正準備離開的伯噽,猶豫了壹下,便回過頭,朝著慶忌躬身作揖道:“大王,陽虎此人,心計城府極深,雖不失大才,而私德有虧,請大王壹定要慎重。”
“若不能駕馭,大王可殺之,或交給齊國處置,絕不能讓他留在吳國,留在大王身邊!”
“去吧。”
面對伯噽的忠告,慶忌的心裏還是有數的。
看見慶忌擺了擺手後,伯噽知道慶忌是自有主張,於是放下心來,依依不舍的道:“臣告退!”
看著伯噽漸行漸遠的背影,慶忌不由得陷入了沈思。
在歷史上,伯噽和陽虎,都屬於奸臣的壹類人,只是性格截然不同。
陽虎夠奸詐,夠狡猾,但是私德有虧,甚至能幹出犯上作亂的事情,容不得慶忌不慎重。
而伯噽不壹樣。
伯噽對待慶忌,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哪怕是慶忌讓伯噽自裁,怕是後者都不會猶豫……
不過,歸根結底,慶忌認為陽虎還是壹個難得的大才。
他以季孫家臣之身,毫無雄厚家底與政治背景,卻能夠躋身魯國卿大夫行列,從而指揮三桓,執政魯國,開魯國“陪臣執國政”的先河。
可以說,陽虎是不折不扣的治國之奇才、喪國之詭才,春秋歷史上的大反派!
慶忌認為,自己有必要召見壹下陽虎,看看他是否能被自己收為己用。
……
在伯噽離開後,慶忌又派壹隊宿衛,將暫時住在有間客棧的陽虎,帶到吳王宮。
慶忌在滋德殿見到了陽虎。
陽虎約摸五十歲左右的年紀,膚色發黃,蓄著濃密的山羊胡子,國字臉,鬢角的發絲被壹絲不茍的打理著,似乎早就料到慶忌會召見他,所以事先梳洗過壹遍。
陽虎穿著壹件黑色的長袍,頭戴長冠,壹副士大夫的打扮,面色莊重,宛如正在上朝的大臣。
有板有眼的樣貌,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是壹個奸臣……
而且,陽虎的相貌,與孔子還頗為相似。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慶忌自然是不會以貌取人的。
哪怕是精通相術的伍子胥、範蠡,看見陽虎的第壹眼,可能都察覺不出來,此人的鷹視狼顧之相!
“魯人陽虎,參見吳王!吳王萬年!”
見到慶忌的那壹刻,陽虎就壹副低眉順眼的模樣,連忙下跪,朝著慶忌大禮參拜。
宛如臣子跪拜自己的君主,對待神祇壹樣,極盡虔誠之色。
慶忌只是擺了擺手,笑著道:“不必多禮。陽子,請入座!”
“謝大王!”
聽見慶忌能將自己稱之為“陽子”,還讓自己落座,沒有怠慢自己的陽虎,不禁心中壹暖,跟著就欠著半個身子,坐在了陛臺之下。
普天之下,能跟吳王慶忌坐而論道之人,不多。
“陽子,對於妳的經歷,寡人略有耳聞。”
慶忌微微壹笑道:“汝為魯國季氏家臣,卻能以陪臣的身份,力壓三桓,執政魯國。古往今來,汝還是頭壹個……”
“大王謬贊了。”
陽虎頗為尷尬的笑道:“鄙人所做的壹切,不過運氣使然,冒天下之大不韙也。”
“若非如此,鄙人怎能淪落到今時今日,這般田地?”
背叛自己的主君,這的確是不太光彩的事情。
春秋歷史是壹部家族史,壹個人若想成功,就必要的有壹定的家族底蘊。
陽虎,姬姓,陽氏,可想而知祖上也顯赫過,是貴族出身,說不定幾百年前,還是周王室的壹支……
魯國,作為跟周王室息息相關的東方姬姓國家,由周公姬旦之子伯禽建立。
只是,魯國這些年來,壹直都不太平。
大概在十多年前,即公元前517年,魯昭公欲驅除季孫氏。
魯昭公聯合平時就不滿季孫氏的藏昭伯與郈昭伯壹同向季孫氏發起了突擊。
這個時候,三桓中的孟孫氏與叔孫氏出兵協助季孫氏共度難關。
三桓兵合壹處,打敗了魯侯的親兵,攻殺了郈昭伯,魯昭公兵敗逃亡齊國,被齊人接納。
三桓於是擁立昭公之弟公子宋為魯侯,是為魯定公。
要知道,魯國的三桓,與晉國的六卿,鄭國的七穆壹樣,都是在輪流把持國家政權的。
但是,自從那壹次的魯昭公出逃事件後,魯侯的威望便壹落千丈,淪為了傀儡。
季孫氏,也成了魯國三桓當中最強的壹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