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39章 興建關中水渠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秋高氣爽,萬裏無雲。
  此時的慶忌,正在範蠡、伯噽、魯班、幹將等壹眾大臣以及宿衛的陪同下,搭乘戎車,在鹹陽城外的田野邊上巡視。
  正值秋收季節,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拿著鐮刀,割著粟谷。
  稻、黍、稷、麥、豆,這五谷雜糧是人們的主食,所以每當到了收獲季節,家家戶戶總能拿出多余的糧食,用來祭祀五谷之神。
  壹家幾口人都在忙活。
  大人負責收割粟穗,小孩在壹邊拍碎谷子,把谷穗拍落下來,得到慢慢的壹袋的粟谷之後,這才笑容滿面的把米袋放到壹邊去。
  “大王。”
  “參見大王!”
  看見慶忌的身影之後,原本還在忙活的黎庶,連忙跪了下來,向慶忌躬身行禮。
  “妳們不必理睬寡人,各自忙活吧。”
  “多謝大王!”
  話是這麽說,但是慶忌在身邊,他們怎能不想著瞻仰天顏?
  不壹會兒,老槐樹下,就坐滿了壹大群人,把慶忌圍在中間。
  慶忌壹向有著上古賢君之風,平易近人,每當出巡的時候,總會親切的慰問黎庶,體察民情,這壹次也不例外。
  “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如何?”
  “托大王的洪福,天公作美,今年的收成甚好,交了田租稅,以及各種賦稅之下,家中盈余的糧米應該不下於三百石。”
  老漢笑容滿面的回答道。
  按理說,壹個成年人,壹個月的口糧是三石,壹年就是三十六石。
  五口之家,壹年下來是壹百八十石。
  但,老弱婦孺不會吃得那麽多,所以這個數據要大打折扣。
  “妳家裏幾口人?”
  “回稟大王,草民有內人、壹個兒子,三個孫子,壹個孫女。”
  那就是壹家七口了。
  按照吳國的法令規定,男子到了合適的年齡要成家立室,女子到了適婚年齡也要出嫁,不然壹定會罰款。
  而且,男子成家立室之後,壹般都要“分戶”,只留下壹個兒子負責贍養老人。
  基本上,現在吳國每家每戶,都有許多新生兒。
  壹家七口,壹年的糧食收成是三百石。
  壹年差不多要吃掉二百五十石糧食。
  看起來剩下的並不多,並沒有多少的余糧!
  這讓慶忌有些意想不到。
  畢竟,關中平原如此肥沃,又是豐收之年,五谷豐登,怎麽會壹年只剩下五十石的余糧?
  慶忌皺了皺眉頭,又問道:“老人家,妳家有多少畝地?”
  “回稟大王,草民壹家有耕地二百零二畝。”
  二百零二畝的耕地可不少。
  吳國輕徭薄賦,十五稅壹,再加上算賦、更賦,農戶壹家有二百零二畝地的話,不應該只產出這麽多點糧食。
  “壹畝地大概產出多少?”
  “良田產出三石有余,普通的田地,就只能產出壹石多,不到兩石。”
  “何故?以寡人觀之,關中沃野千裏,土地很是肥沃。”
  “大王有所不知。雖說是豐收之年,天公作美,今年下了幾場大雨,但有的時候農田裏的水少,水渠灌溉不到位。”
  老漢嘆了口氣道:“這要是放在過去,可能會有兩個村的人為爭奪灌溉農田的水源而大打出手,幸好吳法嚴苛,禁止私鬥,再加上官吏賢明,常常督促農戶修渠灌溉,妥善分配水源。”
  “如若不然,這收成可能還要減少壹些。”
  了解到這些情況的慶忌,又站了起身,環視壹周。
  是灌溉的問題嗎?
  要知道,關中平原此時還沒有得到較好的開發。
  過去在秦國治下的時候,關中大部分地方還是牧場,水草豐美,但是耕地不多,有五分之三的耕地都沒有被開墾出來。
  就算開墾出來了,沒有足夠的水源灌溉,糧食的收成還是欠佳的。
  鄭國渠!
  慶忌想起了歷史上的那壹項偉大工程。
  其時韓國因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資財,削弱秦國。
  此舉適得其反,促使秦國更加強大。
  史書記載:渠成,註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約110萬畝),收皆畝壹鐘(約100公斤),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伯噽,地圖拿來。”
  “諾!”
  慶忌接過了壹張羊皮地圖,然後跟群臣壹起席地而坐。
  “二三子,寡人欲在關中興建壹條大型灌溉渠。”
  “西引涇水東註洛水,長達三百余裏。”
  慶忌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群臣。
  涇河從長安郡北部群山中沖出,流至禮泉就進入關中平原。
  平原東西數百裏,南北數十裏。
  平原地形特點是西北略高,東南略低。
  吳國可以充分利用這壹有利地形,在禮泉縣東北的谷口開始修幹渠,使幹渠沿北面山腳向東伸展,很自然地把幹渠分布在灌溉區最高地帶。
  這樣壹來,不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積,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統,可灌田四萬余頃……
  “大王聖明!”
  群臣都盡皆恭維道。
  “魯班。”
  “臣在!”
  “修建這關中水渠之事,交給妳全權負責。可征發三十萬昆侖奴進行水渠開鑿,修繕事宜讓農閑之黎庶為之,不必考慮太多,人力物力財力,寡人可壹壹滿足。”
  “諾!”
  魯班當即答應下來。
  這條大型的灌溉渠,可想而知壹旦建成,必然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
  滋德殿當中。
  此時,慶忌正坐在陛臺之上,接見自己較為寵愛的壹個兒子——
  公子吳憂!
  公子憂是慶忌與朱姬夫人所生的壹個兒子,第八子,庶出,但是頗有才能。
  公子憂的才能不是跟其余諸兄弟壹樣,在軍事政治領域,而是在研發方面。
  公子憂繼承了慶忌“酷愛發明”的優良基因,天性使然,壹直都跟著幹將等器械大師學習,而且善於冒險,喜愛遊歷山川。
  這壹回,公子憂是從東南亞的各個島嶼上,遠渡重洋歸來的。
  “兒臣吳憂,參見父王!父王萬年!”
  公子憂畢恭畢敬的朝著慶忌行了大禮。
  “吳憂,不必多禮。”
  慶忌走下了陛臺,將公子憂扶了起來,感慨良多的道:“妳黑了,身子也壯實不少,這兩年在外邊沒少受苦吧?”
  “嘿嘿,父王,受苦說不上,反正在船上以及島嶼風吹日曬,不被曬得黝黑是不可能的。”
  公子憂訕訕的笑道。
  “見過妳母妃了嗎?”
  “還沒有。”
  “妳母妃很想念妳,待會兒記得去見見她。”
  “諾。”
  公子憂應了壹句,而後進言道:“父王,這壹次兒臣遠渡重洋歸來,受益匪淺。兒臣從倭島、馬來島、爪哇島等各處島嶼上,壹共抓來了七萬五千多個昆侖奴。”
  “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