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七月新番

歷史軍事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九月,秦國南郡安陸縣,傍晚時分,雲夢澤畔下起了雨,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8章 禮與劍(下)

秦吏 by 七月新番

2019-5-17 22:10

  提前發,今天木有了
  張氏雖然自詡禮樂詩書之家,但畢竟只是鄉豪,並沒有專門的舞女。那些綠衣婢女們伺候完酒食後,還得上來舞蹈娛樂。
  時值春末,天氣漸熱,人心也熾熱。卻見她們壹個個衣著短薄,彩繡絲衣,朝東西兩側的眾人跪拜行禮後,在兩名樂師彈琴鼓瑟應和之下,便開始旋轉起舞。
  東席的魏國鄉黨君子們可都是文化人,觀舞時也彬彬有禮,雖然那眼睛裏心裏不知在想什麽,表面上只能輕輕頷首而已。西席的秦卒則直白多了,壹個個看得眼睛都直了,還對著裏面漂亮姑娘指指點點,甚至習慣性地飆出了汙言穢語。
  當兵三年,母豬賽西施,若非黑夫鎮著,他們早就上去各自擁著壹個壹起跳了……
  戰國之人,去古未遠,不管是哪壹國,不管是蠻夷戎狄還是中原諸夏,也不分男女貴賤,皆能歌善舞。尤其是飲宴喝酒之後,更是能跳個壹整夜。
  等到婢女們壹舞結束退下後,張博見那些沒見識的秦卒看得楞神,口水直流,又膨脹起來了。
  他讓仲鳴向黑夫問話道:“此乃中原舞樂,想必諸位壯士先前未曾見識過吧?”
  這次,黑夫倒是不再吹牛了,搖了搖頭道:“軍中生活枯燥,並無女子、歌舞。”
  眼看張博又要得意起來,黑夫卻笑道:“不過,今日前來,我卻也準備了壹點舞蹈,與諸君共娛。”
  言罷,也不管主人答應不答應,他便朝共敖點了點頭。
  “二三子,起!”
  隨著共敖壹聲令下,十名秦卒,立刻將方才的酒食、女子拋之腦後,按劍起身,同時還拎起了他們帶進來的沈重盾牌。
  壹時間,包括主人在內的東席鄉黨,均面露異色。
  他們雖然心中鄙夷秦人無禮,卻不敢大聲譏笑,就是因為對面的秦卒,都是帶著兵器來赴宴的……
  攔?不敢攔,只能放任自如,小心戒備。
  方才,或許是覺得劍甲實在辣眼睛,影響宴會氣氛,張負便幹笑著對黑夫他們說,兵甲累贅,不如除去甲、劍,開懷痛飲,如何?
  但黑夫卻拒絕了,說什麽“奉將軍命,滅魏之前,枕戈待旦,不敢卸甲!”讓張負討了個沒趣。
  此時此刻,他讓眾人披甲持盾帶劍的目的,才顯露出來。
  “汝等且以劍舞,為主人及東席諸君助興!”
  “諾!”
  氣勢如虹的應諾後,十名秦卒在共敖帶領下,大步走到廳堂中央,壹手持劍,壹手執盾,列隊巍然屹立,個個都站的筆直!
  氣氛肅殺起來,壹時間,廳堂之上,無人再敢出聲。
  黑夫也拿起壹根筷子,開始敲打著銅壺,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在寂靜的廳堂內,顯得格外刺耳……
  在東席眾人聽來,這是音樂舞蹈的節拍,可其實,這不過是秦人行軍的鼓點節奏。黑夫每次行軍,都要站在側面,手持瓦片竹板敲打,這門技藝早就爐火純青了。
  隨著黑夫越來越急促的敲打聲,舞蹈由靜入動,轉入熾熱的戰鬥氣氛,甲士們原地跑動,分為兩行,邊舞邊進!
  他們忽而面向西席,以劍盾朝黑夫致敬,目光中帶著敬仰。
  他們忽而朝東席猛地趨行,作激烈的擊刺動作,那鋒利的劍,幾乎都要刺到東席賓客的面龐上,嚇得幾個賓客再也顧不上守飲食禮節,驚呼著倉皇後退,甚至打翻了貴重的漆器……
  這些甲士,都是在外黃之戰裏斬首得爵的公士、上造,經歷過血戰,割了首級後,沾染上了淩厲的殺氣。壹時間,廳堂之上,滿是刀光劍影,宴飲的歡快氣氛,早就被破壞殆盡。
  見此情形,黑夫露出了笑。
  其實這就是秦卒往日訓練的把式,只是軍旅生活枯燥,他們的長官楊熊不但心思深沈,還是個會自娛自樂的,有事沒事就讓兵卒們劍舞助興,所以黑夫也學到了這壹手。
  不曾想,今日就用上了……
  他也是沒辦法,既然沒辦法從禮樂、素養上讓人尊敬認可自己,那麽,就只能示之以武力了。
  妳們有禮,我們有劍。
  禮樂,總得在劍刃下低頭,直到它潛移默化,將鑌鐵也軟化的那天。
  廳堂內,秦卒甲士們像往常訓練那樣,有條不紊地變化各種繁難復雜的隊勢,時而坐下,時而起立,在黑夫的節拍應和下,隱隱也有點舞蹈的意思了……
  舞了壹陣,甲士們已經冒了點汗後,黑夫這才重重壹敲!聞聲後,甲士們立刻重新集合,十人排列整齊,莊嚴肅穆!
  他們大聲呼嘯,高高舉起劍,以劍身重重敲擊蒙皮的木盾!發出巨大的聲響!
  “哐!”
  仿佛千騎突進!仿佛大河決口!仿佛大梁城壞!仿佛社稷崩塌!
  這壹聲,震得在場魏人心肝都顫。
  這壹聲,讓他們回想起了,過去百余年裏,在戰場上被秦軍虐殺的記憶。
  岸門之戰、河西之戰、安邑之戰、伊闕之戰、華陽之戰……
  數十萬魏人,就這麽慘死在秦人劍下。
  河西、上郡、河外、河東、河內、東郡,壹處處魏土被割讓給秦國,卻餵不飽那虎狼之口。勉強得壹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城下矣。
  而今日,壹把把秦劍,正跳躍在自家廳堂內!
  如此壹想,怎能不讓人膽戰心驚?
  劍舞已畢,此刻的席上眾人,包括張氏兄弟在內,皆面如土灰,剛剛舞蹈完畢的婢女們,也花容失色,兩腿戰戰。
  碩大東張宅邸,再無壹人敢輕看蔑視眾秦卒!
  張博被那些明晃晃的劍刃和圓滾滾的盾牌閃得眼花,更被最後那聲呼嘯巨響震得頭皮發麻。
  他慌亂地看向了族兄張負,張負也回了他壹個後怕的眼神。
  光從那劍舞中就能看出,其令行禁止,似乎能以壹敵十。東張西張加起來,雖然有兩百僮仆武裝,但如何與這些傅籍之後便每年訓練,又經歷過戰場錘煉的秦卒相比啊,若是真起了沖突,這席上眾人的頭顱,怕還不夠秦卒割。
  二人心裏都慶幸道:“幸好今日沒有對秦人太過無禮!”
  黑夫這時候也笑問道:“不知諸君以為,這軍中之舞,如何?”
  於是張博第壹次露出了勉強的笑,言不由衷地誇贊道:“好……好劍舞,氣勢不凡!”
  東席眾人連忙附和,言語中的恭維畏懼之意,已顯露無疑,他們不就是畏懼秦國兵鋒,才甘心投降的麽?
  黑夫大笑起來,讓秦卒們回來就坐,起身朝他們敬酒道:“吾等在此,便如同秦國二十萬大軍在此!”
  廳堂之上的魏人鄉黨,此刻已只剩下唯唯諾諾之聲。
  唯獨張負低頭沈思起來。
  “經過這場劍舞,這場自家做主的宴飲,竟被這秦吏反客為主了。這壹回合的博弈,若是慘敗,今後幾個月,張氏可就要仰其鼻息,不易翻身了……”
  秦國滅魏,幾年前他們侄兒就預言過,反是不可能反的,只能與之合作。
  張負比張博聰明多了,雖然做了和事老,但為了家族利益,該出頭時,還是得出頭的。
  至少,要將這尷尬的局面,搬回壹點,不要讓張氏輸的太難看吧。
  於是張負突然出聲問道:“遊僥,兵士們方才舞蹈的,莫非是之樂?”
  ……
  “大武之樂?”
  黑夫這時候壹臉懵,搖了搖頭,他沒文化,不知道什麽是。
  張負乘機對同樣不明所以的張博道:“吾弟,還記得麽?子瓠hu曾經與吾等說過的,這大武,乃歌頌武王伐紂的赫赫武功,共有六段,同樣是以劍、盾,披甲為舞。此乃周代之樂,用以在宗廟祭祀祖先,亦或是出征之前激勵士氣。”
  說著,他還朝張博眨了眨眼。
  張博雖然是那位“子瓠”的親叔叔,可往常侄兒遊學回來,興致勃勃地和他們聊自己新學到的儒術時,張博卻聽得直打瞌睡。
  雖然東張號稱禮樂之家,可他自己卻不太精通儒術,只是把這當做裱糊門面的東西罷了。
  反倒是西張的張負,不但更有識人之明,也更有點文化底蘊。
  這時候,張博終於明白了張負的暗示,連忙頷首道:“沒錯,子瓠的確說過。”
  他叭咂著嘴,言不由衷地說道:“不曾想,秦軍之劍舞,竟是暗含武王滅紂之禮樂啊,難怪能勢如破竹……哈哈哈。”
  仲鳴照舊將這段話翻譯給黑夫後,還說那位“子瓠”就是張氏在鹹陽為吏的子弟。
  黑夫壹時好奇,也讓仲鳴問道:“不知張氏君子在鹹陽擔任何官職?”
  張氏兄弟等的就是這句話。
  張負立刻摸著胡須,笑呵呵地說道:“說起我這族侄,真是非常人也,其嗜書如命,無所不觀,無所不通,乃是個博古通今的天才!”
  張博接話道:“我是看著他長大的,其三歲便會讀寫,五歲便知詩書,十歲遍讀家中所藏書籍,十二歲去向縣中儒者學習……到了十五歲時,自認為已經學遍魏國之書,便背著行囊,只帶著壹個仆從,前往楚國遊歷……”
  黑夫聽著這老哥倆在那唱雙簧,表情漸漸變得驚訝起來。
  “他前往楚國蘭陵,拜訪大儒荀子,成了荀子生前最後壹名弟子!”
  “荀子逝後,他為其守喪三年,待歸來之後,又閉門三年,半步不出房門,將先前所學融會貫通……”
  “三年後,他突然出門了,徑自離家,到河邊洗浴沐發,站在水裏思索良久,而後便說,他本讀盡六國之書,然韓國已滅,想必不久將來,六國之書籍典章,將盡歸於秦矣。於是便欲效仿先師足跡,西入秦國,以觀秦政。”
  “他入秦之後,便以其學識轟動鹹陽,被征召入禦史府為史,掌圖書典籍,據說頗受禦史大夫及廷尉信重……”
  說到這裏,在張氏兄弟以為,在知道自家深厚底蘊,還有人在鹹陽有人做官,本該越來越驚恐的小吏黑夫,卻越聽越興奮。
  最後,他竟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只恨雙方方言差距太大,無法直接追問,只能讓仲鳴轉述道:“那位張氏君子,那位子瓠,他的名是什麽!?”
  張博與張負面面相覷,似乎沒達到自己期望的效果,但事到如今,二人只能硬著頭皮吹到底。
  “其名,張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