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七月新番

歷史軍事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九月,秦國南郡安陸縣,傍晚時分,雲夢澤畔下起了雨,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46章 倉頡造字

秦吏 by 七月新番

2019-5-17 22:12

  甘泉山位於雲陽縣以北三十裏,因山有清泉而得名,此地即便是盛夏六月也依然十分涼爽,故秦在此建立了壹處離宮,稱之為“林光宮”。
  林光宮不僅能避暑狩獵,因距離北地、上郡都不遠,又可練兵威懾戎狄,宴饗藩夷,每年秦始皇五六月至林光宮,**月乃還於鹹陽、章臺。
  按照皇帝走到哪都不落下政務的習慣,每年皆有不少決策在此議定。
  今年也不例外,秦始皇的車駕才剛剛駛入林光宮,讓胡亥等諸公子自行娛樂,他便馬不停蹄地召集了隨行的廷尉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三人。
  打贏了封建、郡縣之議後,李斯已經超越左右二相,成了帝國真正的宰輔。皇帝議定國策,很多時候都是直接找他來問對,君臣達成共識後,通知壹下丞相和禦史大夫而已……
  而今日皇帝讓他同至林光宮,並在抵達後立刻召見,所為何事,李斯心中也有幾分譜。
  看看左右的趙高、胡毋敬,秦國三大書法家,便湊齊了。
  二人恭恭敬敬地請他在前,李斯也不客氣,微微壹笑後,率先入殿。
  秦始皇穿著壹身黝黑的“玄”,負手立於殿中,他的腳下,是白色的帛,帛上寫滿了許多文字,皇帝此刻正盯著這些文字,默然不語。
  “臣等拜見陛下!”
  三人齊齊下拜,秦始皇回過身,也不廢話,直言道:“自從周平王東遷後,諸侯力政不統於往,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於是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如今天下各國,五裏不同俗,十裏不同音,宗周雅言不再,已積重難返。這也就罷了,然文字上也壹樣,大篆已改,齊、楚、燕、三晉各成體系。”
  他看向李斯:“廷尉,妳乃是天下聞名的書法大家,曾在楚國為吏,知曉楚字,又拜入荀卿門下,跟他學過三晉文字,還去過稷下數年,對齊字也不陌生。沒記錯的話,朕與燕國伐交時,亦是廷尉為朕將燕國書信譯為秦篆,今日便來看看說說這些文字罷!”
  李斯應諾,而後便挪步到了大殿偏北的位置,踩著腳下的燕字道:“陛下,燕人乃召公之後,姬姓大國,最好復古,學過堯舜禪讓,連文字上,也常常仿古。可效仿的卻不是大篆,而是更古的甲刻之文。”
  “食古不化。”秦始皇對燕人最為輕蔑。
  言罷,李斯又挪步至殿中,看著趙魏韓三國文字道:“三晉之地,民俗急躁,仰機利而食,連文字也透著壹股急不可耐,他們將大篆簡化太過,馬不似馬,虎不似虎,他國之人根本看不懂。”
  接著是楚字,李斯對故國文字壹點都不留情,冷酷地說道:“楚字與中原素來不同,似鳥如蟲,故稱之為鳥蟲篆,近百年來,其寫法越發飄逸潦草,難以捉摸。”
  最後,他指著那些齊字道:“齊國好儒,受鄒魯之風熏陶,齊魯文字都比較方方正正,倒是與秦篆在形制上有幾分相似,但具體到比劃……”
  李斯笑著搖搖頭,又朝秦始皇壹作揖:“總之,六國文字,形制極其紊亂,少的如馬字,有二十多種寫法,多者竟有百余種寫法,均難以辨別。”
  “誠如廷尉所言,如今六王均已伏罪,六國化為郡縣,壹政令律法。然近來各地守、丞稟報,說六國文字各異,鹹陽的政令發到地方,還必須譯成本地文字,那些就地選拔的官員才能看懂……”
  ”真是豈有此理,這是六國統於秦,還是秦統於六國?“
  秦始皇對此頗為不悅,壹揮袖道:“不管是墨者、儒家,亦或是法家,皆言天下定於壹,但說起來,何謂真正的壹統?”
  “只是如周室壹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然後便其俗而治之?”
  他的野心不止於此,搖搖頭道:“朕不僅要滅六國社稷,壹疆土。”
  “朕當壹天下法度衡,讓膠東的丈、尺、寸,與鹹陽壹致,讓會稽的鐘、石、鬥與巴蜀相同。”
  “朕將壹天下車軌,寬皆六尺,使各地官吏商賈往來無阻。”
  “而今,朕還要壹文字,使三十六郡書信往來皆用秦字,不必再轉譯重抄,讓壹個漁陽郡鬥食吏,也能看懂朕的詔書。如此,方為真正的壹統!”
  趙高率先阿諛道:“統壹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此乃天地初分以來未有的壯舉,陛下高瞻遠矚,臣佩服。”
  秦始皇也宣布了召見三人的目的:“朕欲罷其不與秦文合者,從明歲正月始,官吏再有使用六國文字者,初犯罰俸,再犯罷官!”
  又道:“三子書法精湛,天下聞名,今日下去,便效仿周時,將秦篆三千余字去繁就簡,以朗朗上口之章句,書於簡牘之上。再作為範本,發三十六郡,使官吏、學室抄錄修習,必使秦字在諸郡推行,絕滅六國異字!”
  李斯、趙高、胡毋敬三人應諾,他們不陌生,乃是周宣王時太史所撰的識字課本,秦始皇的意思是,讓他們各自用秦篆編寫壹本老少皆宜的識字教材,推行天下……
  “陛下,臣黑夫前來復命!”
  就在三人奉命告退後,殿外又響起了壹個大嗓門,卻是前日奉命去雲陽縣的中郎戶令黑夫回來了!
  ……
  得到準許後,黑夫匆匆入殿,秦始皇看著他道:“隸臣程邈還沒死?”
  “賴陛下仁德,程邈幸而未死。”
  壹邊說著,黑夫還將懷中壹份帛布、壹份簡牘雙手奉上。
  “陛下,此乃程邈的自陳!”
  “現在才自陳?”秦始皇冷笑:“十年前樊於期反叛時,他又在做什麽。”
  秦始皇不欲接,但黑夫卻壹直舉著,他也看到了滿殿鋪滿的六國文字,暗道自己來的正是時候,便垂首道:
  “陛下,程邈自知有罪,故他花了十年時間,做出了壹件有利於國的大事!”
  接著,黑夫便將程邈在雲陽獄中覃思十年,損益大小篆方圓筆法,結合秦吏記錄案件爰書的速記體,成隸書三千字的事,壹點不漏地稟明皇帝。
  秦始皇態度稍緩,此事是程邈入獄前就在做的,正因如此,他才留了程邈壹條命,想看看他能做出怎樣的成果來。
  但始皇帝並不是壹個有耐心的人,這次派黑夫去巡視,若有成效還好,若無成效,程邈恐怕要過上真正的牢獄生活了。
  他接過黑夫帶來的帛書、竹簡,卻見上面分別用篆書和隸書寫了奏言。
  黑夫亦代為轉述道:“程邈以為,陛下壹天下後,不論是中央還是郡縣,政事越發繁多,圓轉的篆寫太慢,已經不適應繁忙政務。而程邈所造隸書,以秦篆為基準,雜采各地秦吏的速記寫法,以方折筆代替圓轉篆書,雲陽獄吏試之,發現以篆書抄錄五百字的政令,要壹刻半才能寫完,但以隸書卻只用壹刻……”
  他在基層政府供職過,所以知道,因為秦國獨特的律令制度,就算是壹個小小縣寺,每天都要處理大量訴訟,接到許多政令,發出好些爰書。
  所有不論中央還是郡縣,都有大量刀筆吏存在,在沒有印刷的年頭裏,唯壹的辦法就是抄錄,而抄錄速度,就直接決定了工作效率。
  秦始皇也是個極度註重效率的人,鑄個金人,修個宮殿都要求急速完工,有時候他發出的詔書禦史府未能及時抄完,皇帝便會雷霆大怒,讓刀筆吏們下崗,重新換壹批。
  如今聽說,隸書能讓工作效率提高三分之壹,豈能不喜?
  在看完程邈的自陳後,秦始皇發問道:“程邈壹共作出了多少隸字?”
  黑夫道:“共三千三百余,每個篆字,均有對應的隸書……”
  秦始皇沈吟道:“朕欲使得天下書同文,使三十六郡廢棄六國文字,使用秦篆,去六國舊字,又立新字,是否會有不妥?這些隸書若發到地方,官吏能認出來?”
  黑夫極力想促成此事:“程邈有言,隸書者,篆之捷也。他並非重新造字,只是略有修改,字形比劃變動不大。再者,臣聽說過壹句話,叫禮以簡為上。秦自從商君變法以來,壹直在精簡禮儀,去除繁瑣,文字何嘗不能精簡?”
  “臣在南郡時,便發現郡縣的刀筆吏們,早就在用類似的手法,簡化字形,使之方便書寫,提高速率。但因各自習慣不同,常出現文字異形,長此以往,反倒不是好事。堵不如疏,不如以小篆為正體字,詔書、文書用之,隸書為佐,尋常記錄用之,如此壹來,不管是九卿還是郡縣,處理政務時,以趨約易,能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這番話打消了秦始皇最後壹絲猶豫,他頷首道:“便如卿所言,令程邈出獄,來林光宮謁見,並將隸書傳授予刀筆吏。待廷尉、中車府令、太史令三人將各自的篆書篇章作出後,讓眾人以隸書抄錄,壹同發行天下!”
  言罷,秦始皇感慨道:“昔倉頡造字,以教後嗣,天下方有文字。而今又有隸臣作隸書,以趨約易,程邈當年的罪過,也可以抵消了……”
  “陛下聖明!”
  黑夫不失時機地再拜道:“臣受程邈啟發,亦有壹個主意,或能成為陛下書同文字的助力!”
  秦始皇聞言失笑:“莫非妳也要來學著造字?先有隸人作隸書,如今,妳也想作出壹種黑字不成?”
  “黑……黑體字?”
  黑夫差點沒吐血,這種字體後世還真有,不過他打的卻不是字體的主意,而是往書寫的載體動心思……
  為了引起秦始皇的重視,黑夫索性開始吹牛了。
  他壹手指著堆滿殿內的簡牘,壹手拿起壹張地上書寫六國文字的白絹,說道:“簡牘笨重,陛下壹天閱奏疏壹百二十斤,謁者來回搬運都累得乏力。帛布昂貴,非公卿不敢用之,二者各有優劣之處。”
  “而今,臣想要結合二者優劣,為陛下制作壹種既能如帛布壹般輕便,又比簡牘便宜的材料。上書篆字隸書,使陛下書同文字的理念,傳遍天下!”
  “臣以為,這當時不亞於倉頡造字的大事!望陛下允臣越職獻言!”
  
  
  Ps:書友們,我是七月新番,推薦壹款免費小說App,支持小說下載、聽書、零廣告、多種閱讀模式。請您關註微信公眾號:dazhuzaiyuedu書友們快關註起來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