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七月新番

歷史軍事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九月,秦國南郡安陸縣,傍晚時分,雲夢澤畔下起了雨,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28章 何器?

秦吏 by 七月新番

2019-5-17 22:12

  “秦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遊,立律令而不封子弟,使公子庶民皆勇於公戰。每奪壹地,廢封君而設郡縣,故秦益強,此合舉國之力為公器也……”
  “楚則不然,封君太眾,貴族太重,吳起亦不能制。鄢郢之戰,武安君孤軍深入,然楚封君各戀其家,望風而遁。於是楚國日漸卑弱,雖有地方五千裏,持戟百萬,不能敵秦十萬銳士,何也?此所以分國之力,為私家之器也。”
  “是故分封必弱,郡縣則強,今陛下雖壹統海內,若分天下泰半為封國,豈知百年之後,子孫重蹈周室之事?”
  讀完李斯連夜呈交的奏疏,秦始皇難得露出了笑。
  “李斯啊李斯,又寫了壹卷能傳示天下的好文章。”
  不對,應該說,只要是李斯用心寫的文章,都能讓人不知不覺讀進去,閱後拍案叫絕,不愧是荀卿的弟子。
  但要論在秦始皇心中的位置,還是荀卿另壹位弟子更高些。
  李斯只是壹個可以助他成帝王業的大才,用起來稱心順意,但韓非寫下的那些話,卻是可以當做為君之道來奉行的。
  秦始皇記得自己初見時,驚為天人,直呼:“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得恨矣!”
  可惜啊,事情並不總如人預想的那樣。
  秦始皇將雜念驅散,看著眼前堆積起來的奏疏,除了李斯外,隗狀、王綰、馮去疾以及九卿,還有內史葉騰,都連夜將奏疏寫好遞了進來,雖然比起李斯來,文采差了許多,但至少都沒有保持沈默。
  其中或如王綰和宗正壹般,堅持認為封建好,或如馮去疾壹般,與李斯持相似看法。
  也就隗狀這位老丞相敢說模棱兩可的廢話,因為他清楚,皇帝留他任相,要的不是他的才幹,而是占著那個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遲遲不交給後面的人。
  相位,在皇帝眼中,不過是壹塊肉骨頭,用來引誘獵犬在狩獵中拼命表現。
  這場封建、郡縣之議,秦始皇早就有抉擇,放任廷議辯論,坐看王綰、李斯角力,不過是想看看,群臣都持怎樣的看法。
  若是人人心向封建,那就危險了……
  不過情況和他預想的差不多,儒生博士來自山東,讀書將腦子讀傻了,固守著孔子心向往之的那套周公之政,食古不化。
  而朝廷諸臣裏,文臣有文臣的站隊,武將有武將的私心,巴不得大封諸子為王,那樣他們或許可以恢復已停止的實封,裂土為君侯。
  所有人都在提出自己意見的同時,猜測皇帝的心思,李斯也不例外。
  閱畢所以奏疏後,秦始皇擡起頭,揉了揉熬夜辦公後酸痛的脖頸,讓侍從替自己披上禦寒的狐裘,又問謁者道:
  “今夜誰輪值?”
  ……
  郎衛執勤,必須整夜睜著眼,隨叫隨到,若瞌睡,必受嚴懲,所以受到傳喚後,黑夫很快就隨著謁者入內了。
  章臺宮外早已萬籟俱靜,但這內廷禁中,寂靜中卻顯露出幾分忙碌,黑夫看到謁者抱著竹卷進進出出,大概是各郡縣送來的奏疏吧。
  黑夫當郎衛才數日,卻也聽說了,皇帝的習慣是壹天的政務辦不完,就不休息。眼下時辰已過人定,尋常黔首早就做了好幾個夢,誰能想到,他們的皇帝陛下還在案牘前勞形。
  “秦始皇之所以不長命,怕不就是過勞死吧?”
  如此想著,他也步入了內廷深處,值殿的內侍看見黑夫被帶來,以貓兒般柔軟的動作,輕輕卷起了帷幕珠簾,讓他彎腰進去。
  壹股淡淡的香味,從獸爐中噴射而出,彌漫在寢宮裏,大概是醒腦的焚香。
  又途經壹道木制屏風,黑夫才看清,已經卸下冠冕的皇帝,穿著壹身玄色的常服,端坐案後,翻閱簡牘,兩名宮女遠遠地伺候在禦案之側,使得碩大的廳堂,顯得異常空闊。
  謁者把黑夫壹直引到禦前,低聲道:“陛下,中郎戶將黑夫宣到!”
  “下臣黑夫,拜見陛下!”
  黑夫下拜,這時皇帝又看完了壹卷簡牘,俯身禦案上,吮毫書墨,寫劃著什麽,他沒有拾起頭來,只是微微地動壹動頷首,表示“知道了”,又輕輕壹揮手,讓黑夫免禮。
  秦始皇工作時顯得極其認真,或皺眉,或點頭,以至在很長的壹段時間中,忘記了黑夫在他身邊的存在。
  皇帝無話,黑夫也只能眼觀鼻鼻觀心地站立,大氣不敢出,他感覺,秦始皇應該是個很討厭被打斷工作進程的人……
  直到又閱盡三卷竹簡,寫完批示,手邊沒了工作,皇帝才擡起頭,說道:
  “先前令群臣議尊號,黑夫所上奏疏頗合朕意,才知道妳這出身黔首的軍吏,竟也有幾分刀筆功夫,今日群臣言封建、郡縣之議,妳又有何看法?”
  “陛下。”
  黑夫連忙道:“下臣已不是議郎,而是戶令,只管宿衛禁中,不敢議政!”
  典冠給韓昭侯蓋衣服,事後卻與典衣壹同受罰的事,黑夫可是有所耳聞的,在法家看來,失職是罪,越權也是罪!作為韓非學說的擁躉者,秦始皇應該也很討厭越權之人,鹹陽朝堂水深,風頭出過壹次,得到了實利就足矣,黑夫現在需要的是少說多看,而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無妨。”
  秦始皇放下了竹簡和筆:“是朕讓妳說!”
  雖然不越權是秦吏的原則,但皇帝壹聲令下,本該看戶的狗兒,也得學著捕鼠,本該下蛋的母雞,也得學著司晨。
  這就是至高無上的君權,皇帝讓妳開口,那就不得不說。
  好在,今天聽李斯、王綰在那辯論,黑夫下來以後也思考了壹番,肚子裏還是有點存貨的。
  所謂封建,就是由君主分封國土給王室或功臣,而且可以世襲,受封者在封地內享有統治權,這是實封。另外還有壹類是虛封,不給封土,只封給貴族封號、俸祿和特權。
  郡縣則是由中央把國土分成郡和縣,任命郡守和縣令去治理,而且有任期,不世襲。
  周朝是典型的封建制,那麽,秦朝就是典型的郡縣制。
  要論歷史發展,從封建到郡縣,是壹個必然過程,不過這其中的利弊反復,就是壹個兩千年經久不衰的話題了,常有人說秦之速亡與不分封有關,以此為開端,又會引來無數爭議。
  而站在這個歷史拐點上的黑夫,想的卻不是如何替大秦想壹個完全之策,而是在考慮自己的得失……
  “秦始皇肯定是傾向於郡縣的啊,我的回答,對國策不壹定有什麽大改變,但對我個人仕途卻影響極大。”
  黑夫可不覺得,自己壹個小人物隨便說壹句話,就能改變秦始皇的想法。
  所以接下來說的話,必須遵循幾個原則。
  第壹,不能得罪李斯!更不能讓皇帝覺得黑夫與自己所想偏離太多。
  但他又不能完全附和李斯,得有自己的看法,讓皇帝深深記住!
  整理了下思路後,黑夫垂首道:“臣出身低微,在南郡為吏,故知道何為郡縣。伐楚之戰見胡君鬥然、寢君孫奉,與之作戰,才知道何為封建。故而,今日左丞相所說的夏商周三代封建如何好,實在不知,對於封建、郡縣的好壞,亦不敢妄言。”
  “不知道更好,妳如何想的,便如何說,勿要顧慮。”
  秦始皇摸著胡須暗想,宗室、文臣、武將、博士,幾乎所有人的政見,自己都聽過了。
  雖然他心意已決,打算贊同李斯的建言,廢除舊制,徹底斬斷封建-分裂的車輪,讓天下在自己的駕駛下,駛向壹條全新的道路!
  但這壹回,他還想知道,壹個從黔首升上來,並且打過兩次滅楚之戰,為自己拓土千裏的年輕人,對於此事,如何看待?
  這不是咨詢,更不是問疑,而是想考察這個年輕人的政見、器量。
  每個人都是壹件器物,有不同的功用。
  孔子說,子貢是瑚璉,宗廟禮器,治國安邦之才。
  在秦始皇的人才庫中,王翦是壹把射日強弓,可以用來擊落強敵,可在鴻鵠獵盡後,必須束之高閣,那些偶爾飛過的鴉雀,不值得用。
  李信本是壹把宰牛利刃,卻不慎折斷過壹次,現在只能作為殺雞小刀了。
  李斯則是壹根繩索,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能用來束縛不法,規矩天下,但繩子的壹端必須牢牢握在手中。
  至於韓非,那是壹塊供奉在廟中,讓秦始皇可以隨時觀閱的龜甲,刻在龜甲上的蔔文,可以助他成就南面之道,但龜甲,只有烏龜死了才好用……
  其余蒙恬,蒙毅,李由諸人,皆器物也。
  黑夫已經入了秦始皇的眼,但此子有些奇怪,似乎文武皆備,又似乎都不精通,時而有新奇想法,時而表現平庸,他又是什麽器物?
  “臣以為……”
  黑夫遲疑已久後,終於咬了咬牙,說道:“以下臣愚見,封建與郡縣,看似矛盾,可實際上,未嘗不可共存,莫不如……”
  他偷眼看了看秦始皇的面色,無喜亦無怒,便大著膽子說道:“莫不如,像過去百余年秦國歷代先君壹樣,封建與郡縣並存,實行壹國兩制!“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