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桃花村。   正是春季,靡靡細雨糾纏不休。   村如其名,村前村後各家院落以及周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

寒門狀元 by 天子

2019-5-18 20:20

  朱鴻不清楚沈溪給那些文官和武將送了什麽禮物,只知道沈溪準備了兩天,木匣裏面就算不是什麽金銀珠寶,也應該是好東西。√
  而來與宴的文官,卻都覺得沈溪摳門,按照份量,木匣中不會放什麽貴重之物,只有武將很熱衷,因為他們都希望跟沈溪建功立業。
  各衛所將領現在對沈溪這位三省督撫很是推崇,沒等回到府上,等出了督撫衙門所在大街,第壹時間把自己的木匣打開,裏面的確不是什麽貴重的東西,只有壹封信。
  督撫大人親自寫的信,自然非同壹般。
  武將們不敢怠慢,將信揣在懷裏,回家仔細看過,才知道沈溪準備給他們壹次建功立業的“機會”。
  與其說是督撫大人的私信,不如說是壹份平倭的戰策。
  沈溪在信中詳細論述倭寇的來歷、大致數量和盤踞的地點,又分析了倭寇的人員架構和平定的難點,對倭寇所用劫掠手段敘述壹番,提出具體的平定倭寇和海盜的策略,到最後,沈溪表示自己只是壹名文官,對平倭有心無力,希望看到信的將領能給他壹份更為詳盡的。
  信的末尾,沈溪表明,誰寫得好,就征調誰與他壹同東征平定倭寇,建功立業,解釋他將以三省督撫的名義向朝廷舉薦,請求陛下任命賢能。
  由於天下承平已久,大明武將十個有九個是世襲的,壹輩子連個晉升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是得到皇帝的賞識。
  現在沈溪把壹個看起來很美的大蛋糕放在他們面前,把倭寇的詳細情況告之,有本事自己去分蛋糕,得到戰功,督撫會將其當成自己人,向朝廷舉薦,如果沒本事也怪不了沈溪沒給機會。
  武將看到信後,摩拳擦掌,仿若功勞已唾手可得。
  可惜這他們平日舞刀弄槍可以,對於兵法韜略卻談不上熟稔……無他,用不上!
  但功勞擺在面前,明知道力不能及也要硬著頭皮頂上去,這可是親近督撫的絕佳機會,開春後就要去打匪寇,而主要的對手就是倭寇。要是自己選不上,而被別人選上,先不說功勞飛了,就說這面子上葉掛不住,憑什麽不如人?
  武將這邊,沈溪把他們建功立業的熱情給點燃了,文官那邊情況大致相仿。
  許多文官在回去的馬車上便把木匣打開,他們先看到壹個長得奇形怪狀的東西,黑乎乎的,差點兒以為是塊石頭直接扔了,掐了掐表皮,居然還掐出水來,重量也沒石頭那麽沈。
  大多數人初次接觸來自異域的作物楞住了……這是什麽鬼東西,新鮮的奇形人參?亦或者是何烏?隨後才現木匣中還有壹封信。
  將信打開,信壹開始,是沈溪壹些問候的話語,是對接到信的官員過往履歷的敘述。
  大致意思是,閣下,本督撫已經註意妳很久了,本督撫到任地方後,遇到許多不順,妳並未跟那些奸邪之輩壹樣給本官制造麻煩,本官感激之下準備予以重用,便調查妳壹些過往經歷,現妳三歲死了爹,六歲娘也沒了,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考取進士,外放粵省為官,本官準備將妳重點栽培,將來為朝廷舉薦,可惜始終師出無名,本官不勝苦惱。
  看到這裏,這些官員心裏難免想:
  妳沈大人要不要用這麽不靠譜的理由來煽情啊?妳連正眼都沒瞧過我,就說要提拔重用,騙誰啊?
  可到底心頭還是有些期許,情不自禁繼續看下去,就算心裏覺得別扭,也寧願相信是真的。
  這次赴宴的文官,最低品階也是正七品,也就是番禺縣和南海縣的知縣,還有便是市舶提舉司的從五品提舉和從六品同提舉,更多的則是來自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衙門的官員。
  畢竟除了兩個衙門本身的屬官,還有來自分巡道、分守道、兵備道和協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鹽法道的官員,極為復雜。雖說兩個衙門跟沈溪向來不對付,但跟沈溪正面交鋒的始終是章元應和林廷選,下面的官員只是負責跑腿,跟沈溪沒有正面沖突。
  接著讀信。
  沈溪在信中寫道,他奉旨到地方平定匪寇,文官幫不上太大的忙,但可以在錢糧調度上盡力輔佐……
  對於這條,按察使司的人愛莫能助,不過布政使司、知府衙門和兩位知縣大人則感覺不是什麽大事,就算不能動用府庫的糧食,也可以動地方士紳來捐贈,可要說這個算是什麽大功,他們自己都不信。
  沈溪信中又道,除了要平定盜匪,還得辦壹件皇帝親自委命的大事,此事關系大明國運,涉及到千千萬萬百姓衣食飯飽。朝廷引進佛郎機國作物,據悉兩種作物可以高產,壹畝地可以產出糧食六七百斤,可惜種子稀少,栽培好的話,大明百姓人人有飯吃,國泰民安,到那時大明國力強盛,對外夷戰無不勝……
  看到這兒,大多數文官都嗤之以鼻!
  簡直是胡說八道,吹牛吹到沒邊了,妳怎麽不說畝產壹萬斤?我華夏地大物博,佛郎機人是番邦,哪裏來的高產作物?
  不過有些官員卻皺起了眉頭,他們門路很廣,之前就聽說壹些事情,比如沈溪在驛館後院栽種兩種奇怪的東西,聽驛館的人說,才三四個月,那作物便已成熟,聽說產量非常驚人,不到兩分田,就出產兩三百斤糧食,因為來年要擴大栽種面積,連都指揮使李徹都在為沈溪尋找良田。
  有心人心情激動,趕緊往下看,沈溪在信中將他的目的表明,由於來年要北上平寇,再加上平日公務繁忙,壹個人能力有限,怕耽誤皇差,所以他想找人幫忙,壹同栽培這種作物,如果有成果的話,會在給皇帝的上奏中提到這些官員的功勞,讓朝廷酌情嘉獎,就算朝廷的獎勵無法下來,沈溪也會承蒙恩情,將來有所回報。
  沈溪說明,木匣中就是其中壹種作物的種子,名字叫做番薯,等天氣暖和點兒就可以切成壹小塊壹小塊種在泥土裏,只要好生照看,過幾天就能芽,可以先在後院小範圍嘗試壹下,等開春後再多種壹些,芽長成藤蔓之後,再將藤蔓分批次栽種,壹年之內就可以把壹顆種苗栽種成壹畝地。
  沈溪表示他能說的就這麽多,誰有成果的話,就向他匯報,壹壹記錄功勞。
  信要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可裏面的內容卻讓官員們看了之後心態各異。
  到督撫衙門赴宴的官員,大部分是想巴結沈溪這個朝廷新貴,主要是知道沈溪立下大功,頭上有著翰林侍講、東宮講官和日講官的光環,將來回朝後指不定就是六部部堂,或者內閣儲相,本來以他們的身份,給沈溪送禮是拉近關系的最好辦法,但沈溪不收禮,正在苦惱時,沈溪竟主動示好,給他們壹個投靠的絕佳機會。
  種番薯。
  種得好,沈溪會為他們向朝廷請封,就算朝廷不嘉獎,沈溪也會記住名字。這個“記住”,主要的意思是當作自己人,若將來沈溪真的成為六部部堂或者內閣大學士,自然會予以提拔重用。
  與宴還有壹類人,他們對沈溪極其惱恨,只是被沈溪權勢所迫,不得不出席。
  這樣的人多半官職不低,不需要沈溪給他們請功提拔,背後或許也有靠山不需要投靠,他們看到沈溪的信後,不屑地丟到壹邊。
  想用這點小伎倆來騙人?我就不想要功勞,不願跟妳站在壹邊,妳能把我怎麽著?
  可再轉念又壹想,不對啊,這會不會是陰謀?
  給所有人壹封信壹根番薯,讓我們回去種,種好了自然好說話,如果種得不好,回頭跟朝廷舉報,說我欺君罔上,把珍貴的番薯種子給糟蹋了,要治我的罪,那該怎麽辦?
  這種也不是,丟了也不是,簡直是要人命啊!
  官員做事都會先考慮利害,無論是希望向沈溪靠攏的,還是對其不屑壹顧的,只要是參加沈溪這次宴會的人,都對種番薯抱著嚴謹的態度對待。
  沈溪作為皇帝親自委任的三省督撫,身負重任,種番薯是皇命哪裏敢輕易拿出來開玩笑?無論如何都得慎重對待!
  這些文官回到家中,第壹件事便是把地瓜放好,有心急的,當天就請有經驗的老農到府中種植番薯,雖然是小冰河期的冬天,但嶺南氣溫很少有長期處於冰點下的,只需要通過覆蓋稻草、建溫室暖屋亦或者找溫泉附近的土地栽種等方式,育出幾棵種苗還是可以的。
  要立功,壹定要快,如果跟別人壹樣等開春以後再種,那時可能已經大規模推廣了,誰稀罕妳那點兒種苗?
  凡事最怕的就是有心人,尤其是對官場有野心的人,難得遇到壹個巴結上司的機會,肯定要不遺余力。
  沈溪只是送了那些文官壹人壹個地瓜,就比送任何金銀珠寶都管用!此時沈溪心中無比得意,那些盯著我的禦史言官,妳們有本事就去告我行賄啊,妳倒是說說,本官送他們壹人壹個地瓜,算哪門子行賄?
  說出去也不怕笑掉人的大牙!
  但沈溪又真的是“行賄”,他送出去的是在大明大規模栽培推廣番薯的功勞,也是名留青史的機會。
  就算這些人不能名留青史,沈溪也可以通過這件事來收攏人心,既然壹任督撫要幹三年,如今還有兩年半的任期,不能再讓三司衙門的人牽著鼻子走,他要把地方官牢牢地拉攏在身邊,為己所用。
  接下來沈溪要在粵省地方布置壹系列文政、軍政的措施,需要地方官大力支持,眼下只是收攏廣州府周邊的文官武將,接下來他還要收攏粵閩桂所有的文官武將,打造壹個穩固的後方基地!
  ************
  ps:第壹更!
  今天嘗試恢復三更,天子求訂閱和月票支持!8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