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57章 謀錄不盡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何人吟誦酈文勝之詩文?”劉備這便朗聲問道。
  酈炎,字文勝。酈食其十五世孫,酈平十世孫,酈晁之子。範陽人,生於和平元年(150年),建寧三年(170年),遷居涿縣。曾為郡吏,州郡察舉孝廉,征召為右北平從事祭酒,皆不就。奉父母極孝,又身具高超詩文、音樂諸多才華,其推斷事理,多為世人佩服。後因母親去世,悲痛過度乃致精神錯亂,瘋病狂發。恰逢夫人生子,受驚而亡。妻家訴訟於官府,因而被捕入獄。熹平六年,在獄中被折磨致死,時年二十八歲。遺下壹子:止戈。有集二卷,著有《遺令書》等。
  恩師盧植為其作詠,頌其才德,惜其英年早逝。
  乃是涿郡家喻戶曉的有名詩人。詩文劉備亦多有拜讀。
  此詩文,為《見誌詩》其壹。雖懷才不遇,詩人卻坦露遠誌,直抒胸臆。欲“舒吾陵霄羽,奮此千裏足”,做出壹番驚世偉業。不信命運,認為‘通塞由己,無須蔔問’。又以陳平、韓信這些起於微末卻終成大業的先賢自勵,全詩字裏行間,有壹種縱橫物表,不受羈絆的磅礴大氣。乃是新體五言詩中難得的佳作。
  必是胸有成竹,滿腹經綸之大才,方能借此詩歌以詠誌。當然,大騙子也可以。
  無論如何,能成功引起劉備的註意。歌詠之人,目的已然達到。
  須臾,便有壹青年儒士從亭舍走出,沖劉備搖搖壹禮:“潁川狂士,拜見薊王。”
  見他儀表堂堂,甚有姿容。劉備這便下馬回禮:“先生因何吟誦酈文勝之詩篇?”
  見劉備下馬,儒生目中異色壹閃而過:“世道艱險,逆亂在即。在下聽聞薊王於黃金臺上建四方館,這便千裏迢迢趕去壹試。”
  “潁川文風鼎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先生為何舍近求遠?”劉備笑問。
  “薊國險固,人民殷盛,故遠來求官。”儒士答道。
  “薊國橫亙幽冀,壹馬平川,險從何來?”劉備再問。
  儒士再答:“民皆城居,倉塔林立。環繞碧水青禾,圍以陂渠長堤。舟船穿梭其間,車馬不絕於道。民風爽烈,兵精將猛,如何能不稱險?”
  “哦?”劉備欣然點頭:“既如此險絕,當固若金湯。敢問先生,如今可還缺何物?”
  “古往今來欲成大事者,必盡收天下之英才。在下雖不敢稱賢能,卻自詡亦有薄才。今欲效仿古之賢者,千裏送骸骨。自投門下,卻不知薊王意下如何?”
  此處,乃是用‘千金買骨’來自比。成語見於《戰國策·燕策壹》。
  燕昭王繼位時,國土被齊國所占。為振興燕國,奪回失地,燕昭王決心招納天下之才,收為己用。奈何求才令發出,卻無人投奔。於是燕昭王便去向國中壹個叫郭隗的賢者請教。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壹個故事:從前有位國君,願用千金買壹匹千裏馬。可三年過去,千裏馬仍沒有買到。有位侍臣便自告奮勇,去買千裏馬。國君同意了。此人用三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壹匹良馬。可等他趕到時,馬已死。於是就用五百金買回馬骨,獻與國君。
  國君大怒:“我所想尋求的是活著的千裏馬,怎能用五百金買壹匹死馬?”
  侍臣答道:“死的千裏馬尚且用五百金來買,何況活馬呢?天下的人壹定認為國王您是真心買馬,並不是欺騙別人。千裏馬很快就要到了。”果不出壹年,就有人送來了很多匹千裏馬。
  講完千金買骨的故事,郭隗又對燕昭王道:“大王若想得人才,需像買千裏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您是真心求賢。您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的人,便會前來投奔。”
  燕昭王認為有理。遂拜郭隗為師,給予他優厚的俸祿。並修築“黃金臺”,用以招納天下賢才。消息傳出,名人賢士紛紛來投。後經二十年勵精圖治,燕國終得強盛。打敗齊國,奪回失地。
  此人將自己比作‘千裏馬骨’。不遠千裏來投,不正如燕昭王與郭隗舊事嗎?
  劉備欣然點頭。這便整衣近前,心悅誠服,長揖及地:“聞君壹席話,備茅塞頓開。敢問先生高姓大名?”
  “在下潁川荀攸,字公達。正欲前往四方館,應王上所募。不料卻在半道偶遇王駕。”
  劉備渾身壹震,急忙穩住。暗出壹口濁氣,不顯山不露水的和煦壹笑:“先生大才,何須再去四方館多此壹舉。這便隨我入城。可暫領輔漢大將軍幕府左丞,兼薊王宮中庶子。”
  “攸,拜見……主公!”荀攸開口時中氣十足,不料語氣卻在中途陡然壹轉,最後險泣不成聲。
  幕府左丞,兼領薊王宮中庶子。前官秩二千石,後官秩千石。兩俸相加,超過真二千石的壹眾太守,與中二千石的壹眾諸侯。年俸合計二千五百二十石,折錢七十五萬六千錢。
  與遠在洛陽的幕府右丞賈詡同俸。
  好壹個千裏送骸骨!
  話說,劉備善識人,天下盡知。麒麟尋寶,每出必中,從不走空。只是,此人何德何能,竟能坐享七十五萬年俸!再加春臘二賜,輕松過百萬。
  放眼天下,便是洛陽朝堂諸公,亦多有不及。
  “臣,乃元常好友。薦書在此,請主公過目。”荀攸這才道出實情。
  “原來如此。”劉備欣然接過:“公達高才,又是元常所舉,孤自當重用。”心裏美得直冒泡有沒有。
  荀攸是何人。奇策十二,謀錄不盡。大將軍左丞,壹直懸而未決。既得荀攸,終是完滿。兩位國相識人善用,內政外交,皆其所長。然論運籌帷幄,算無遺策,當屬賈詡、李儒、戲誌才、荀攸。
  四大軍師歸位。咩哈哈……
  史渙送來西極良駒。荀攸這便翻身上馬,與劉備相伴入城。
  待薊王遠去。亭舍眾人各自嗟嘆。前有戲誌才自投馬前。今有荀公達千裏送骸骨。壹前壹後,皆享高官厚祿。
  天下俊傑何其多。若得聞,如何能不千裏來投。
  “千裏送骨”,遂成典故。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