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7章 萬法歸宗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夫君因何嘆息。”身側王妃公孫氏,柔聲問道。
  劉備笑答:“非是不舍封兒,只因洛陽來函,心生感慨。”
  “哦。”王妃這便不問。長姐與七位小姐姐,為劉備所生八王子,皆在王宮嬰兒大潮前。年長百子數歲。已到開蒙之年。去年,嫡長子劉封,便已足歲。劉備恐他壹人就學,太過孤單,便又等了壹年。今八兄弟同日拜師,生活起居,皆可作伴。劉備與其母,皆可安心。
  王子館所傳,乃鄭玄與國中鴻儒,並太學博士,集諸子百家之大成,新晉修訂的“大儒學”,又稱“鴻學”。此,亦是薊王所悟,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真諦。非為摒棄百家雜學,而是求同存異,海納百川。萬法歸宗,百家皆融入儒學正宗。
  遙想先秦時,百家爭鳴。諸子坐而論道。本門學說,凡有漏洞,必被群起而攻,乃至破綻百出。於是勤學苦思,知恥後勇,不斷去偽存菁,將本門學說,發揚光大。各派理論,隨之大成。
  壹言蔽之,道理縝密,少有漏洞。
  在歷代前人之基礎上。再得儒宗鄭玄,鴻儒陳寔,通儒崔寔,碩儒蔡邕、劉寵,大儒陳紀、孫嵩、趙岐等人,秉承薊國包羅萬象,集薊太學壇博論之精要,及百官治政心得,融會貫通乃成。先成格局框架,再舉國之力,代代填充。使之有血有肉,與時俱進。
  不出數代,薊國鴻學,當大行天下。
  王子館與太學壇、白湖女校,同時試行。且看成效如何。
  待七位小姐姐,先後步入寢室,劉備這便安寢不提。
  “金鴨暖消沈水。笑比梅花鸞鑒裏。嗅香還嚼蕊。瓊戶倚來重倚。又見夕陽西墜。”
  洛陽,北宮,黃門北寺獄。
  張讓、趙忠,衣衫襤褸,血跡斑斑。披頭散發,面如枯槁。
  行刑獄卒雖手下留情。然壹頓皮鞭吃下來,亦險要了老命。尤其趙忠,身嬌體貴。被先帝喚做“阿母”,只因少時,得趙忠開蒙,先帝才通曉床榻之私。鞭笞時,受痛不住,欲咬舌自盡。若非張讓苦勸,此時已追先帝而去。
  所幸有親隨小黃門,重資賄賂獄吏,哭泣為二人塗抹傷藥,終撿回壹條老命。
  “先前,阿閣舉事,妳獨闖永樂宮,卻不殺董太後。乃至功虧壹簣。我問為何,妳卻不答。”趙忠抽氣出聲:“書朱雀闕,又如此這般。妳我同生共死,何故隱瞞。”
  張讓慘笑:“先前問妳,可有答案?”
  趙忠焉能不知:“先前妳問,普天之下,何人能置我等於死地。我等,皆漢室家奴。自是壹國之主,大漢帝君,能斷我等生死。黃門孺子皆知。又何必問我。”
  張讓咧嘴慘笑:“自阿閣兵亂,宮中黃門,死傷過半。今三宮鼎立,中小黃門,各有歸屬。然,獨有壹人例外。”
  “何人例外?”趙忠忙問。
  “少帝。”張讓答曰。
  “少帝?”趙忠似有所悟。
  張讓這才將“書朱雀闕”之謀,和盤托出:“書曰:民不聊生,長樂、永樂賣官販爵,蜺墯雞化,乃婦人幹政,所致也。此句,虛虛實實,壹明壹暗。永樂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宮人皆知。蜺墯雞化,乃先帝年間舊事,亦有據可查。若有心,此二事,壹問便知。試想,若闕書前半句之言,皆考證為真。後半句‘婦人幹政’,可當真否?”
  趙忠幡然醒悟:“闕書,乃欲為少帝得見!”
  “然也。”張讓陰沈壹笑:“少帝,自幼長於宮外史道人家中,故號‘史侯’。宮中壹無玩伴,二無食母。更無我等服侍身側。實屬孤家寡人,孤立無援。少帝看似頑劣,實則機敏過人,憨中透精。奈何初入禁中,無人可托付。妳我此時闕書,乃學毛遂自薦,爭願自効也!”
  “原來如此!”趙忠終於釋懷:“然少帝年幼,能知妳苦心否?”
  張讓慘笑:“五五之間。”
  話音未落,忽聽監外兵戈大作。二人急忙收聲。
  須臾,便有壹人,獨下牢內。
  大氅落下,正是少帝。
  張讓、趙忠,如打雞血,翻身跪地:“叩見陛下。”
  少帝隔柵俯看二人慘貌,似心生不忍。遂從袖中取酒壺、吃食,放在監前:“酒食乃朕從宴上順來,二位請自便。”
  “老奴,謝陛下。”張讓、趙忠伸手取來,狼吞虎咽。壹人餵食,壹人餵酒。吃飽喝足,再互換。如此反復,直到皆酒足飯飽。
  打了個酒嗝,張讓伏地叩拜:“珍饈美饌,猶存陛下聖體之溫。老奴感激不盡。”
  少帝輕輕點頭:“闕書,出二位之手否?”
  “然也。”張讓認領。
  “意欲何為。”少帝又問。
  “為陛下張目(助長聲勢)。”
  “如今事發,求死可乎。”
  “我等,刀鋸余人,茍且偷生。天家老犬,百無壹用。今為陛下,殺身自効,雖受斧鉞湯鑊,誠甘樂之。”張讓涕泗橫流。
  “好壹條天家老犬。”少帝微微壹笑。
  “陛下謬贊。”張讓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少帝又道:“今日上巳節,太後設宴濯龍園。二位太皇與朕齊聚。本以為乃是尋常家宴,不足為奇。豈料席間,太後離席敬酒,被董太皇揮袖打翻。也不知太後說了什麽,惹惱董太皇。故而忿恨大罵:‘汝今辀張,怙汝兄耶!吾敕驃騎斷何進頭,如反手耳(妳今氣焰囂張,還不是依仗妳兄何進。朕命驃騎將軍砍下何進人頭,易如反掌耳)!’”
  張讓心中狂喜,卻面露悲切:“雖是家宴失語,然,何太後必如實以告大將軍。”
  少帝輕輕頷首:“今日之事,董太皇,亦當告知董驃騎。”
  “陛下聖明。”張讓再拜。
  “依妳之見,朕,該當如何。”
  “太後與太皇,二宮之爭。實乃何、董二氏,外戚之爭。今,朝臣分立,各為其主。明日早朝,必互相攀咬。”偷看少帝表情,張讓咬牙道:“二虎相爭,必有死傷。然,依老奴之見,未嘗不是幸事壹樁。”
  “幸從何來。”少帝追問。
  “外戚坐大,必恃強淩主。今漢以來,多有幼主被廢,被黜,乃至被害,正是因此。故,何、董二戚之爭,於陛下有百利而,無壹害。”說完,張讓以頭觸地。
  少帝趨步近前,俯身言道:“朕欲學‘桓帝除跋扈將軍舊事’。與二常侍,歃血為盟。二位敢否?”
  張讓、趙忠,四目相對,齊齊咬破手臂,歃血為誓:“願為陛下效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