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59章 李儒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5:01

 董越磕磕絆絆的看完信,又心生疑『惑』。“文和,這孫策怎麽對妳這麽了解,居然知道妳曾在宮中為郎?”
  賈詡撫著胡須,瞅瞅董越,眉心微蹙。“這正是我不理解的地方,將軍可能幫我解『惑』?”
  董越撓著下巴,冥思苦想。牛輔哈哈壹笑,拍拍董越的肩膀。“這什麽不懂的,肯定是去年他抓的俘虜告訴他的唄。”俘虜二字壹出口,他的臉『色』就有些難看,興奮也壹掃而空。“文和啊,妳說我們要是和孫策講和了,以後見到李蒙、樊稠他們可怎麽說?”
  賈詡也是壹聲輕嘆:“我們沒法說,還是讓王允、呂布去和他們說吧。如果不是王允把我們調離長安,去攻擊南陽,董公何至於被呂布刺殺。唉,董公壹世精明,沒想到最後卻栽在這兩人手上。”
  董越也說道:“正是,牛兄,妳怎麽糊塗了?我們和孫策的仇是在戰場上結下的,有機會,將來在戰場上再分高下就是了。可王允、呂布不同,他們深受董公信任,卻背叛了董公,這是逆臣,勢不兩立,沒什麽好商量的,抓住了就是剝皮抽筋,為董公報仇。我們涼州人恩怨分明,可不能變成糊塗賬。董公和孫堅打成那樣,不是壹樣誇孫堅善戰?”
  牛輔沈思半晌,無奈苦笑。“如果要依托朝廷,與孫策同朝為臣,以後再想刀兵相見就難了。他有荊州、豫州,我們有什麽啊?就算拿下並州,還沒有壹個南陽人口多呢。”
  “我們有馬。”壹個中年文士緩緩走了進來,正是李儒。李儒身形消瘦,臉『色』灰暗,顴骨高高聳起,臉上的皮膚都松馳了,看起來像是壹個垂暮之人。他走得很慢,說話也有氣無力。他上了堂,在門口停住,彎腰脫鞋,再直起身來時,已經有些氣息急促。“我們……有馬,孫策身處東南,最缺的就是戰馬。我們可以用戰馬和他換糧食,換軍械。”
  牛輔連連點頭,董越也覺得有理,頓時覺得有底氣了很多。
  李儒在蔣幹之前的座位上坐下,看了壹眼未下完的棋局,強笑道:“文和好高明的手段,明明是必殺之局,為什麽卻鋒芒盡掩,難道妳怕了蔣幹不成?”
  賈詡回到座位上,將棋子壹顆顆的收起。“既然想結盟,何必殺得妳死我活,原本就是消遣而已。文優先生,身體怎麽樣,能戰嗎?”
  “不行,我不是妳的對手。”李儒搖搖頭。“我聽說蔣幹走了,還以為談崩了。這麽說,是談成了?”
  “成了。”賈詡將書信從董越手中取出,遞給李儒。李儒只看了兩行,眼中『露』出驚訝。“這是張子綱的文章,他居然到了孫策帳下?”
  賈詡很意外。“這張子綱是什麽人,很有名嗎?”
  李儒瞅瞅賈詡,嘿嘿笑了兩聲,臉上『露』出異樣的紅暈。“文和,妳真不知道張子綱?”
  “真不知道。”賈詡很誠懇地拱拱手。“還請先生指教。”
  “好吧,我就當妳不知道,和妳說說這張子綱。”李儒回頭瞅瞅站在壹旁的牛輔、董越,皺了皺眉。“妳們還傻站著幹什麽,趕緊去安排部署啊,等著斷糧啊?妳們也想聽文章,聽得懂嗎?”
  牛輔、董越正準備聽李儒講講這張子綱是何等樣人,被李儒糗了壹頓,不免訕訕,轉身就準備走,又被李儒叫住了。“既然結盟,總不能壹點禮物都沒有,妳們準備幾匹好馬給孫策送去,然後才好向孫策開口要東西啊。”
  牛輔、董越如夢初醒,連連點頭,匆匆去了。賈詡看在眼裏,不禁輕聲笑道:“還是先生妳有威信,言聽計從,令行禁止。妳來了之後,我輕松多了。”
  李儒苦笑著搖搖頭。“遲了,文和,現在說什麽都遲了。妳我其實壹樣,因為出身太低,縱有才智也無法施展。董公用我而不能信我,若非如此,又怎麽會落到今天這壹步。”
  賈詡將棋子壹顆顆的收拾好。“先生,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說說這張子綱吧,妳和妳相識?”
  “我可沒這名望。”李儒壹邊說壹邊看手中的信,看完壹遍,想了想,又看了壹遍,連聲贊道:“好書法,好文章,不愧是當年名聞京師的名士。用典貼切,直指人心,難怪連妳賈文和都心動了。”
  賈詡拿過信,又讀了壹遍,沈『吟』片刻。“先生心動嗎?”
  “因人設計,這封信是專門針對妳賈文和的,我雖然喜歡,卻沒有妳這般心動,只有有些同感而已。”李儒拈起壹顆棋子,在手心裏摩挲著很久,棋子發出沙沙的聲音,像李儒幹澀的嗓子。李儒慢吞吞地說道:“聽說蔡邕在南陽著史?”
  “是的,蔣幹親口承認的。”
  “孫策是為了收買人心,還是早有預謀?”
  “說不好,不過孫策誌向很大,他對朝局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有些想法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先生,我學識淺薄,不知其學問來歷。妳如果有機會和蔣幹見見面,也許能搞清孫策的師承。”
  “他有什麽師承。”李儒冷笑壹聲:“我雖然聽得不多,但是就妳言及的那些想法,在我知道的各家學說中都找不到。這個人……應該是悟『性』奇高,自學成才。”
  “有這樣的人?”
  “這就是所謂的生而知之。”李儒將棋子放回棋盒。“文和,我想去壹趟南陽。聽說南陽有個本草堂,有很多名學醫坐堂,也許能治好我的傷。”
  “這當然好。先生不如做我們的使者……”
  “不,我要悄悄地去。只有如此,才能看到真相。”李儒遲疑了片刻,又道:“我鴆殺弘農王,罪孽深重,臭名昭著,無顏見天下人,特別是去南陽,還是悄悄地去好。”
  賈詡沒有再說什麽,眼中卻多了幾分憂『色』。雖然孫策願意與他結盟,對他多有同情之意,但他很清楚,不管怎麽說,董卓及西涼人的確做了不少惡,孫策就算友好,最多不給他們添加罪名,能不能為他們有所避諱,現在還不好說。從孫策去年全殲兩萬西涼兵來看,他對西涼人也沒什麽好感。結盟只是暫時的形勢所迫,能維持到什麽時候,又能維持到什麽地步,他心裏壹點把握也沒有。
  讓李儒去南陽看壹看也好。他不是涼州人,但是他和涼州人聯系太深,已經無法自清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