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壹臣

青史盡成灰

歷史軍事

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壹大壹小兩個孩子,緩慢前行。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只有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

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

2022-12-9 22:30

  白敬恩怒火上竄,幾乎發作,卻最終因為階下囚的身份,只是壹聲長嘆,低頭不語。
  朱元璋以為他知道錯了,便冷笑道:“妳說自己有愛惜百姓之心,如今百姓擁戴,齊聲贊嘆,市面平和,安居樂業,豈非咱的功勞?”
  聽到老朱自稱“咱”,白敬恩的怒火又壹次不可遏制。
  竟然是這麽個粗俗不堪的東西,妳懂個屁的治理百姓?
  不過是仗著擁兵自重,耀武揚威罷了。
  自己到底是讀了幾十年的聖賢書,又入朝為官多年,豈能屈服賊匪?
  “哼!爾為亂賊,天下之亂,皆是爾等之過,如今還敢邀功?”
  “妳!”
  老朱勃然大怒,這還是人話嗎?
  天下大亂,是他的過錯?
  元廷倒行逆施,視百姓為草芥,幾十年的壓榨,百姓已經山窮水盡,開河變鈔,元廷逼著百姓去死。
  這才有活不下去的人們憤然壹擊,才有了遍地紅巾!
  如今卻有人睜著眼睛說瞎話,把天下大亂的責任推到了自己身上,而且這還是壹個讀書為官的人?
  莫非說妳讀書讀的是顛倒黑白,當官當的是喪盡天良嗎?
  老朱壓抑的怒火不可抑制,自己為了得到滁州,對人還是太過寬宏了,有些畜生,不殺不足以平心中怒火!
  朱元璋向左右看看,就要下令。
  這時候張希孟站了起來,他沖著朱元璋微微壹笑。
  “主公稍安勿躁,讓我問幾句,替主公剖斷此人腹心。”
  朱元璋黑著臉點頭,“交給先生了。”
  張希孟站起身,笑呵呵道:“白敬恩,我很好奇,數日之前,妳肉袒出降,如果當時主公禮賢下士,給妳天大的恩遇,請妳不計前嫌,輔佐主公,治理地方,造福百姓……妳會答應嗎?”
  白敬恩怔了怔,會嗎?
  平心而論,會吧!
  畢竟如果真的想當大元朝的忠臣,大可以背城壹戰,又或者懸梁自盡,能留下書信,祈求朱元璋善待百姓,就已經算是有良心了。
  可問題是朱元璋並沒有善待他這位飽讀詩書的知府大人。
  他壹番愛民之心,卻被當做俘虜關押起來。
  尤其可恨,竟然羞辱自己,說什麽比自己更會治理百姓,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為大元忠臣,又怎肯屈膝賊人?”
  聽到了屈膝賊人,老朱越發生氣,索性把頭扭頭壹邊,交給張希孟處理,懶得多看壹眼,生怕自己控制不住。
  張希孟倒是坦然,他不慌不忙道:“妳反復說我們是賊人,這麽說妳是視元廷為正統了?”
  白敬恩咬著牙,“大元皇帝,承天之德,席卷天下,壹統八荒。我等皆為大元臣民百姓,只不過我乃忠臣,爾等為逆子!”
  “哈哈哈哈!”
  張希孟忍不住朗聲大笑,“白敬恩,好壹個大元忠臣!畢竟妳雖然是漢人,但是能在元廷為官,也是人上之人,不光是妳,還有妳的家族,都過得很好吧?”
  白敬恩壹楞,什麽意思?難道還要禍及家人?
  不過他的家人並不在這裏,妳們打錯了算盤!
  他只是怒視,並不說話。
  張希孟繼續道:“元廷雖然是蒙古人入主中原,欺淩壓榨漢人,江南百姓的壹條命,不過是壹頭驢罷了!但在蒙古手下,到底有壹群為虎作倀之輩,趨炎附勢之徒,甘心充當走狗……尤其是在這個元廷人心盡失,天下豪傑並起的時候!”
  “話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張希孟盯著白敬恩,再度問道:“如果最初主公待妳如上賓,給妳體面,給妳權勢,讓妳繼續當人上人,妳可是會摒棄元廷,改投主公?”
  白敬恩咬著牙,咯咯作響,渾身顫抖,他忽然大吼,“小賊,妳休要在這裏胡言亂語,有死而已!妳殺了我吧!”
  張希孟哈哈大笑,壹扭頭,對著朱元璋道:“主公,事到如今,其實已經壹清二楚……白敬恩不是壹個人,而是壹群人,說他們忠於元廷吧,他們也未必願意替元廷去死。說他們可以拉攏吧,他們又自恃身份,想要繼續當人上人,作威作福。怎麽形容他們呢?”
  張希孟斟酌了片刻,突然想到了壹句話,忍不住笑道:“或許這就是壹群矯情的賤人吧!”
  張希孟此話出口,便是壹直看著的羅貫中都瞪大了眼睛,好精辟的總結啊!
  必須記下來,以後寫書用得上!
  朱元璋自然是大喜過望,小先生就是犀利!不過老朱稍微斟酌壹下,似乎品味到了更深的東西。
  “先生,咱出身低微,曾經是要飯的和尚,人家看不起咱,似乎也有道理。”
  張希孟笑道:“主公,這豈止是有道理,簡直是大大有理。論起來,咱們和元廷的仇,未必大過和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的仇啊!”
  話音不高,卻宛如驚雷炸響。
  張希孟再次點破了要害。
  元末的紅巾軍起義,自然有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意思在……但既然作為壹場農民起義,天然就包含反對世家地主,要求均貧富,耕者有其田的主張在內。
  而且在某種情況下,後者要遠遠比前者更重要!
  白敬恩作為元廷的知府,地位身價比起李善長要高得多,李善長尚且經過了敲打,才壹心配合老朱。白敬恩可是沒有那麽容易認可朱元璋,甚至幹脆說,他們兩個水火不同爐。
  當然了,朱元璋也有可能挽回白敬恩的心。
  那就是向宋江壹樣,動不動納頭就拜。高官厚祿,當成祖宗供著,保證榮華富貴……或許還能換來白敬恩的效忠。
  不過他也未必實心實意,多半會指指點點,壹副高高在上的模樣。
  朱元璋沈吟再三,反復思索,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悟了!
  剛剛還滿腹的怨氣,竟然消失了不少,他不再生氣,只是覺得白敬恩可鄙可憎,是個十足的小人。
  歷史上,老朱在奪得天下之後,手下極度缺少文臣,就四處征召……恰巧有個叫夏伯啟的人,叔侄都頗有賢名,老朱興沖沖請他們出山做官,結果這對叔侄商議了壹下,幹脆把大拇指切斷了。
  瞧瞧吧,我們都是殘疾人了,沒法做事,用不著接受征召。
  面對此情此景,老朱氣炸了肺,他的狠勁也上來了,把叔侄提到了京城,發生了壹個名場面:老朱質問夏伯啟,天下動蕩,妳們叔侄在哪裏?
  如果帶著老父壹起奔波逃難,會不會攙扶老父?
  如今天下太平了,妳們在家鄉安心教書,安然恬適,妳們懂不懂什麽叫做再生父母?
  老朱的意思很明白,妳們叔侄在戰亂之中,如同浮萍壹般,孤苦無依,愁苦交加。是朕統壹了天下,給了百姓安康,妳們才能茍延殘喘到了今天。
  朕為君父,對妳們有再造之恩,讓妳們出來為官,是瞧得起妳們。
  妳們卻不願意報答君父,寧可把手指頭砍掉了,也不想當朕的官。
  好啊,妳們不願意當官,不思報恩,那就不要活在世上。
  老朱壹氣之下,把夏家叔侄都給砍了,又抄了他們的家。
  這件事對老朱的打擊非常大……他寫進了《大誥》,還曾經質問群臣,離亂的年月,如果有俠士幫忙,百姓都會感恩戴德,永世不忘。朕打跑了元廷,壹統天下,怎麽就有那麽多人,不知道感恩戴德?
  難道是良心都被狗吃了嗎?
  彼時的老朱還有些迷茫,想不清楚其中的根源,但是卻不妨礙他愈發憎惡官吏,遇到貪官汙吏,絕不留情,不光要殺,還要剝皮實草,警示世人。
  其實作為壹個後來人,老朱的困惑很容易解釋。
  在滅元興明的過程中,雖然老朱有大功於天下蒼生,但是有壹些依附在元廷身上的臟東西,不願意承認老朱。
  這不只是老朱出身卑微,更是因為他奉行的大多數政策,是傾向於小民百姓的。
  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士人比較了壹下,貌似他們的日子比起元朝,似乎還有所不如了。
  俸祿低了,休息日子少了,不能貪汙,不能欺壓百姓,動不動犯了錯就要掉腦袋……這還能忍?
  他們完全忘了在元朝的時候,他們只是卑賤的四等人,是元廷的走狗奴才。
  人就是這麽壹種奇怪的動物……在後世不也壹樣有壹些腦子不清楚的人追憶著十裏洋場,做夢要成為姨太太嗎?
  覺得那個時代才是最美好的!
  幻想著風度翩翩的軍閥,穿著筆挺整齊的呢子大衣,坐著進口轎車前來迎接她。
  做這個夢的人,真應該了解壹下,什麽是古城殺妻案,看看女人活得多卑微!
  “咱明白了,這養不熟的,終歸是養不熟的!”老朱壹咬牙,惡狠狠道:“將白敬恩帶下去,明正典刑!從今往後,凡是願意追隨元廷的,咱都成全他!”
  有士兵將白敬恩拖了下去,在這壹刻,白敬恩終於惶恐了起來,他沒有殘害百姓,沒有殺過人……妳們不是講究證據嗎?憑什麽沒有真憑實據,就要殺他?
  冤枉!
  張希孟呵呵冷笑,像這種還念著元廷好的,就該隨著大元朝壹起入土才對……沒了他們,照樣治理國家,甚至會更好!
  至於人才的缺口……如今進了城,辦學堂的事情,也該提上日程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