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明第壹臣

青史盡成灰

歷史軍事

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壹大壹小兩個孩子,緩慢前行。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只有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

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

2022-12-9 22:32

  面對突然冒出來的親戚,張庶寧還是保持了冷靜……總不能妳說是那就是吧!而且想攀上老爹的人,那可是多如恒河沙數,絕對不能馬虎了。
  因此張庶寧抽空,還真暗中打聽了壹下,甚至借著外出調查的機會,跑了壹趟張家。
  等他回來之後,總算是心裏頭有數,然後給張希孟寫了壹封長信,把張家的事情說了壹遍……
  首先,他們確實是張希孟的親戚,不過嚴格算起來,他們既不是張希孟這壹支,也不是張養浩那壹支,雖然算不上五百年前是壹家那種,但也絕對能上溯兩百年了。
  不過要說他們單純是攀附張希孟,也不能那麽說,當年決戰察罕的時候,他們可是率領族人,替明軍運輸糧草的,而且還有三個族人犧牲。
  算是替大明江山出過力氣,流過血。
  正因為如此,在接下來分田的過程中,張家雖然分了田產,但是浮財還保留著,也沒有進行拆分遷居。
  相比起其他的大戶人家,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張桓的父親,甚至還擔任過糧長,完成任務也很不錯,按時定量,把糧食送到了朝廷,因此還得到了嘉獎。
  只不過他運氣不好,並沒有通過糧長的考試,因此沒有入朝為官。
  可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費力氣培養張桓,希望能出來壹個當官的。
  偏偏張桓是個不聽話的,他對當官的興趣不大,非要經商發財。
  不過他想經商,條件也是不錯的,即便不考慮張希孟,本身張家還是有錢的,在濟南等地,頗有人脈,他又來復旦學堂讀書,認識了不少人。
  其次,他時機把握得非常好,此刻剛剛包圍了倭國兵馬,露出了勝利的端倪,遼東的大發展,就在眼前,很容易就會發財。
  發財之後,他會幹什麽?
  沒準會重新修訂族譜,大約若幹年後,他就真的成了張希孟的侄孫……面對此情此景,張庶寧其實很無奈。
  他跟老爹寫信,講述這件事……妳要說張家有什麽問題,幹了什麽天打雷劈的事情,需要徹底拆分,發配得天南地北,妻離子散。很顯然也不近人情,他們沒什麽大過,甚至還有點功勞。
  再說張桓本人,他也算努力讀書,能考入復旦學堂,現在又抓住機會,果斷前往遼東創業發財。
  假使過幾年之後,他真的有了成就,也只能替人家的高興。
  可張庶寧了解了這位族侄兼學長的經歷之後,他又不是那麽舒心順意了。
  道理很簡單,當初張家並沒有分浮財,因此他們還是遠比壹般百姓富裕,張家子弟普遍讀書識字,家中也頗有些藏書。
  這些優勢都是普通人不敢想的。
  而且張庶寧還打聽到,當初為了讓張桓順利考入復旦學堂,張家聘請的教書先生就有三位。
  可以說是耳提面命,費盡了力氣,才把張桓送進來。
  這倒不是說張桓就真的不行,只是說如果他出生普通家庭,是絕難進入復旦學堂的。
  張庶寧梳理這些之後,就忍不住向老爹提出了壹個問題……從張家的角度來看,他們栽培後輩,努力向上,沒有什麽問題,甚至十分勵誌。
  可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又太不公平了。
  他們讀書條件遠不如張桓,也聘請不起好幾位名師……其實很多時候,不是他們不想努力,而是連努力的方向都沒有。
  這事情公平嗎?
  張庶寧不知道,他很想讓老爹給個結論。
  這封信到了張希孟的手裏,張希孟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竟然也只是壹聲長嘆,有些沈默。
  怎麽說呢?
  他也很難回答,如果連張家這種情況,也不能容忍接受,需要處置掉,那就樹敵太多,非要天下大亂不可。
  更何況治國也需要人才,類似出身的讀書人,遍及朝野,數量非常大,不可能不用。
  但是張庶寧也告訴老爹壹件事,根據他的初步了解,張家子弟,幾乎人人都進入學堂,普通百姓子弟的入學率,還不到五成。
  而且去的還不是什麽好學堂,根據張庶寧的介紹,那些學堂就是個識字班水平,幾年下來,能會寫自己名字,就算是不錯了。
  根本不可能成才。
  信的最後,張庶寧提出了壹個要命的問題,這種情況公平嗎?
  張希孟也很難以回答,以至於好幾天,他都若有所思,意興闌珊。
  結果讓朱元璋發現了端倪,老朱也在忙著寫書,詢問之下,張希孟只能把這封信交給了老朱。
  朱元璋看過之後,也陷入了長久沈默。
  “張先生,妳說這種情況,多嗎?”
  “多!”張希孟道:“其實據我所知,不管是濟民學堂,還是復旦學堂,像這種出身不錯的子弟,都占了三成左右。”
  老朱眉頭壹皺,長嘆道:“可富戶之家,只怕還不到整個大明的壹成啊!”
  張希孟點頭,“確實,雙方在入學的比例上面,實在是差距太大了。”
  老朱沈聲道:“那張先生以為,應該怎麽辦?”
  按照過去的經驗,張希孟向來是滿肚子主意,從來不讓人失望,可這壹次張希孟陷入了長久的沈默,說實話,他真的沒有完美的辦法,過了好壹會兒,張希孟才緩緩道:“我能想到的,只是鼓勵其他學生,用心做題而已。”
  老朱微微沈吟,“什麽意思?”
  “就是壹心苦讀,玩命發奮,拿出十倍心血和努力,去彌補差距……總而言之,不能認命!”
  朱元璋道:“這樣就行了?”
  “當然不行!”
  “那還玩命幹什麽?”老朱不解。
  “玩命可以讓那些條件更好的人不舒服!”張希孟回答道。
  老朱還是不解,能有用嗎?
  張希孟給老朱算了壹筆賬,眼下富戶不足壹成,甚至連半成都沒有。他們的子弟數目也遠不如真正的貧寒之家。
  也就是說,雙方人數的比例,可能是二十,三十比壹,甚至更多。
  人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天賦遺傳,雖然教育能改變壹些,但到底不是決定的作用。
  而那些豪富人家的子弟,也不都是天才,其中很大壹部分,就是中人之姿,甚至因為出身太好,變得好逸惡勞,吃不得苦,成不了才。
  這時候如果所有的貧家子弟,他們都努力讀書,未必能勝得過最頂級的富家子,畢竟人家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那些資質不行的,不愛讀書努力的,卻是可以輕易淘汰掉。
  而且由於貧家子弟數量眾多,裏面偶爾冒出來的天才,還是能躋身頂級行列的。
  “所以臣的辦法就是拼命做題,絕不服輸,壹旦放棄了,那些中等的富家子弟,也能輕易爬上好位置,久而久之,就真的又出現壹批士大夫了。再往下發展,就是九品中正制了。”張希孟感嘆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所以無論如何,朝廷都應該鼓勵學生,努力上進,而不是消極應對,不思進取!”
  朱元璋默默沈吟,隨即點頭道:“張先生所言有理,只是咱看庶寧的信,發現有些地方,就算想苦讀,只怕也做不到啊!”
  張希孟點頭,“確實如此,當下的名師書籍,還是太少了,讀書成本也太高了。想要讓孩子們拼命,也不知道該怎麽做!”
  老朱很煩躁,他哼道:“歸根到底,還是錢太少了……張先生,妳主張發展工商,還要改革財稅,咱現在明白了,沒有錢現在是什麽都辦不了。給李善長和藍玉他們下旨,咱要盡快看到錢,越多越好!不管他們幹什麽,哪怕敲詐勒索,綁票贖人,也要給咱弄到錢!”
  老朱當真是發了狠,他的這壹道旨意,這把藍玉成全了。
  這家夥包圍了好幾萬倭寇,幾乎倭國的精銳都在他的手上了。
  藍玉直接給倭國去信,想要人,出錢吧!
  對於藍玉的操作,李善長嗤之以鼻。
  什麽腦子啊,太沒有創意了。
  隨後李善長就給高麗這邊送信了……倭國將領那麽兇殘,放走了就是縱虎歸山。所以嘍,妳們想廢掉倭國的戰力,就出點錢,花不了多少錢,老夫把人扣下,交給妳們處理,不論殺剮,全都妳們說了算。
  這可是為了子孫後代剪除禍害的好事,不會連這點錢,都不願意花吧?
  老李這是把過去衙門裏,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手段都拿出來了。
  這手段足以讓藍玉汗顏,朱棣流淚,實在是沒法不服氣。
  相比起他們拼命弄錢,張庶寧接到了老爹的回信。
  他第壹次看到,原來老爹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張希孟開出了苦讀這個藥方,但是張庶寧卻知道,想苦讀也不容易。
  他花了三天時間,苦心思索,隨後張庶寧找到了自己的老師。
  他想做個試驗,給他半年的時間,選擇壹所下面的學堂,他想和幾個同學過去,單純輔導這些學生,教他們如何應對考試,看看他們能不能順利進入復旦學堂!
  “就算能考入學堂,又能怎麽樣?我看妳是異想天開了。”老師並不贊同。
  可張庶寧卻堅持道:“只要考入了,就算是成功了。只要占據了名額,就會壓縮其他人的份額,沒有這份學歷,就不能參加門下省考試……先生覺得,還沒有價值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