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
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
2022-12-9 22:32
張庶寧覺得非常非常不妙,他很享受這種普通人的生活,盡管他知道早晚身份會暴露,但是他依舊想要把這段奇妙的緣分延長壹些,如果能持續三五年,等到小學畢業,升入中學,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是老爹要是來了,估計離著暴露就不遠了。壹想到還有壹兩個月的時間,張庶寧就慌得不得了。
他現在恨不得多跟同伴們在壹起,壹起聊天,壹起看書,壹起擺弄著他們事業……但是張庶寧又擔心,他們越是密切,等謎團揭開,帶來的痛苦就會越多,小夥伴們也會更加埋怨他,甚至連朋友都做不了。
要知道他的朋友,可不算多,這幾個非常珍貴……
總而言之,張庶寧的日子失去了從容,變得亂七八糟起來,居然有壹天他把袍子穿反了,到了學堂,才被許觀發現,弄到張庶寧窘迫異常。
他實在是不想老爹到來,只不過他左右不了張希孟的安排。
實際上張希孟為了這壹天,已經籌劃很久了。
“先生肩負朝野之望,現在朝中政務,千頭萬緒,先生卻要拍拍屁股,轉身離去,實在是說不過去!”
朱元璋直接就不批準張希孟離開。
但是張希孟卻壹點都不怕,反而笑道:“主公,當下的政務無非是幾樣,其壹,就是商業部成立,還有禮部的改革,成立教化部等等……這些事情,由李相公主持就行了,他這人雖然算不得完美,但辦事的能力,還是比臣厲害的。更何況此事關系到他的身後名,由不得他不賣力氣,臣只要略施小計,就能讓李相公乖乖就範。”
“小計?什麽小計?”朱元璋繃著臉追問。
“沒什麽,也就是壹本李相公評傳而已!”張希孟笑呵呵道。
老朱怔了壹下,隨即無奈苦笑,還真是這麽回事。
李善長年紀越來越大,他是肯定熬不過張希孟的。
以張希孟的身份地位,肯定是能給老李蓋棺論定的。想要換來不錯的評價,就趕快聽張希孟的,好好改革官制,把這事情做好,他李相公面子裏子壹起撈,生前身後名都不會差。
就算老李有什麽小心思,他也不會在這麽明顯的事情上犯糊塗。
張希孟又道:“主公,臣雖然暫時離京,但是劉伯溫、宋濂等人尚在,門下省尚在,以門下諸官,監督中書省,不會有什麽問題的。就算會有,早點暴露出來也好,免得日後想改都沒法改了。”
朱元璋眉頭挑動,沈吟再三,終於點頭,“就算朝政的事情可以暫時放開,那對外呢?高麗國又怎麽辦?”
張希孟壹笑,“主公,這事更不該問臣了,其實主公也不該多過問。就讓藍玉和燕王折騰去吧!總而言之,他們折騰越使勁,對日後越是方便,主公覺得如何?”
老朱點了點頭,“確實!高麗這個國家,首鼠兩端,陰謀詭計,不給他們個刻骨銘心的教訓,實在是說不過去。罷了,就當是給朱棣練手了。咱這個兒子,其實文韜武略,還是很有咱的風範,難得,很難得啊!”
這老朱情不自禁,又誇起了朱棣。
難得,張希孟不想跟他爭辯什麽,妳能放我離開,那就最好不過了。
“主公,其實當下最難的壹件事,就是財政……這麽多改革鋪開了,官吏也增加了,好處沒見到,先是把國庫弄得叫苦連天。”
朱元璋翻了翻白眼,難為妳還知道!
要不是咱壹時上當,受了妳的蠱惑,咱才不會輕易答應這些事情!
“對了,先生還說,要給學生壹頓免費午餐……咱已經讓下面估算了,光是這壹項,每年朝廷就要多編壹百八十萬貫,這還不算地方的開支,妳讓咱怎麽答應?大明的國庫,可沒有那麽厚實!更何況現在對內對外,還有戰事。長城也沒有修完,邊鎮的花銷,如同流水壹般,妳讓咱怎麽支應?”
張希孟壹笑,“主公,這正是臣打算出京的根源所在。”
老朱翻了翻眼皮,冷哼道:“妳出京講學,掙錢供應國庫開支是不?”
張希孟苦笑,“那麽幹,就算累死臣,也是杯水車薪!其實臣這壹次出京講學,是想把這段時間的思考,形成體系,總結起來,建立起足夠的學科,培養人才。臣相信以我大明子民的聰慧,很快就能拿出壹批發明成果,然後促進大明的經濟繁榮。”
朱元璋眉頭緊皺,“先生的意思是?”
“主公可知道蘇州的絲綢作坊?”
朱元璋頷首,還低頭指了指身上的常服,笑道:“咱的這身衣服,就是蘇州織工織出來的,他們的本事,不比宮中的匠人差。”
張希孟道:“主公,這些年蘇州紡織技術確實進步極快……不光是絲綢,棉布,就連毛紡壹項,都進步極大!”
提到了毛紡,朱元璋還笑了,“這不是多虧了先生,要不是妳以身作則,織了那麽多毛衣,又怎麽會有毛紡的今天!”
張希孟也不推辭,而是道:“主公,我們現在朝廷自上而下,已經打通了。拿下高麗之後,由內而外,也打通了。發展工商的條件,已經相當成熟。臣這次講學,就是打算鼓勵學生,發揮聰明才智,為大明添磚加瓦。”
張希孟又道:“就在去年,蘇州的絲綢棉布,外銷已經超過了壹百萬匹,百萬織工桑農,衣食所系,絲毫馬虎不得啊!”
朱元璋沈吟再三,反問道:“先生確實有辦法增加歲入?”
張希孟道:“如果只是增加歲入,臣也就不用出京了。斂財之法,生財之道,臣還是有的。只是如何能提升大明的國力,讓咱們產出更多的商品,獲得更多的財富,能夠更有效動員百姓……這些才是臣現在想考慮的。總而言之,臣壹心謀國,請主公不要遲疑。”
老朱輕嘆了口氣,感慨道:“妳是什麽樣的心思,咱還不明白?只是這壹次妳去濟民學堂,咱就不能隨時和先生談心了。這樣吧,先生有什麽心得體會,務必盡快告訴咱……咱,咱也會挑選時候,去江西巡視,看看妳把學生教的怎麽樣!”
張希孟微微壹笑,“臣隨時恭候主公!”
他們談妥了最緊要的事情,接下來還有壹件事,那就是閱兵!
朱元璋禦極十年,普天同慶,萬國來朝。
這麽大的壹個活動盛典,已經籌備了這麽久,不可能虎頭蛇尾,隨便就結束了。
而張希孟也是這事的主持者,雙方商議妥當,等閱兵儀式結束,張希孟就動身離京。
消息傳開之後,朝野上下,尤其是李善長,簡直高興的要昏過去了。
幸福來得有點禿然,他這把年紀,能抽過去!
“張相,朝中這麽多事,妳走了,我壹把年紀,實在是支撐不起來,朝中可以沒有老夫,但不能沒了張相公啊!”
張希孟哈哈大笑,“李兄,妳放心,我又不是死了,或者消失了……我是去濟民學堂,坐船的話,壹兩天就能回京。而且就算我走了,壹顆心也有壹半,要放在京裏,妳說是不是?”
李善長連忙點頭,“那是,那樣的話,我,我就放心了。”
老李嘴上這麽說,可心裏頭卻是萬般感慨,妳要是真的不回來了,那該多好啊!送走了壹個瘟神。
只可惜這話李善長不敢說出來,雖說張希孟不會把朝政扔到壹邊。但是他走了,沒法時刻盯著,李善長也覺得松了口氣。
只是接下來張希孟拿出了壹樣東西,立刻讓老李提心吊膽了。
“李兄,壹生所系,青史留名,小弟不敢有半點疏忽。只是小弟僅僅能秉筆直書,至於能不能比擬太史公,其實還要看李兄,妳要做出足夠漂亮的業績才是!”
李善長掃了壹眼《李相公評傳》,眼皮跳了跳,暗暗咬牙。
好啊,張希孟,我算妳狠!
老夫鬥不過妳,我認輸了!
李善長只能老老實實,盡心盡力,擺平了老李,朝堂的事情少了大半……張希孟在這邊緊鑼密鼓籌備,這麽大的事情,報紙自然是連篇累牘,瘋狂報道。
很湊巧的是,每隔幾天,就有報紙送到了張庶寧這裏。
小家夥們也終於能了解到了朝堂動向。
許觀這家夥壹臉羨慕,“陛下禦極十年,駕臨奉天門,校閱三軍,外邦使者都要跟著壹起觀看,見證大明天威,真是讓人羨慕啊!要是能親眼看看就好了。”
夏知鳳幾乎趴在了報紙上,壹個字也不放過,她突然道:“這個奉天門壹定很高大威嚴吧?”
胡儼隨口答道:“那是自然!”
“對了,胡師兄,是不是科舉考過前三名,就能走奉天門,禦街誇官啊?”
胡儼壹楞,“現在還有禦街誇官嗎?貌似自從科舉擴招之後,就沒有了吧?”
許觀道:“問庶寧,他最清楚了。”
張庶寧沈吟壹下,還是老實說道:“主要是過去的科舉,考出來的士大夫在本朝不受待見。加上科舉錄取的人多了,也就取消了這壹項。不過我覺得以後還會恢復的。”
“恢復?怎麽恢復?”夏知鳳好奇問道。
“就比如立下大功,比如開疆拓土,大約就會在奉天門走壹次。還有如果發明了什麽了不起的東西,造福百姓,利國利民,估計也能走壹次!”
夏知鳳聽到了這個,突然道:“那,那像黃道婆那樣的人,能走嗎?”
張庶寧點頭道:“只要她活著,肯定有資格走的。”
夏知鳳陷入了沈吟,她漸漸握緊了拳頭,十分認真道:“我知道這壹輩子要幹什麽了!我會努力走壹次奉天門的!”
胡儼、許觀,還有景清,也都是大吃壹驚,身為男子漢,竟然還不如壹個女孩子有氣魄,真是慚愧啊!
少年人的時間,總是很快的,這壹天,胡儼他們又在張庶寧的府邸看報紙,發現上面寫著陛下禦第極十年慶典的事情。
屈指壹算,正好是五天前!
張庶寧看到了這壹幕,心裏頭怦然壹動。
五天!
老爹應該快來了吧!
小家夥的心怦怦亂跳,臉都變紅了。
他不知道的是,濟民學堂的山長劉三吾,人已經到了江州。
實際上張希孟已經到了。
劉三吾深深壹躬,“張相光臨敝校,真是師生們三輩子修來的福氣!”
張希孟壹笑,“這麽說我就不愛聽了,當初是我提議建立濟民學堂的,貌似我還掛著名譽山長的頭銜,大約就是回家瞧瞧!妳們用不著大張旗鼓,麻煩了反而不好。”
劉三吾笑道:“張相,我已經安排了,要挑選幾個優秀學生,壹起迎接張相。”
優秀學生?
張希孟下意識沈吟,自家兒子,算不算人家嘴裏的優秀學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