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壹臣

青史盡成灰

歷史軍事

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壹大壹小兩個孩子,緩慢前行。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只有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

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

2022-12-9 22:30

  “先生,妳給我的招真靈了,左君弼那個蠢材,居然真的不敢進兵了!”
  藍玉騎在馬背上,緊隨著張希孟,不無欽佩之意,先生果然是算無遺策啊。張希孟只是淡然處之,充分體現了壹個高人應有的矜持和神秘。
  假如藍玉失敗了,讓左君弼抓了,或者殺了,也無非是損失壹個小崽子罷了,等以後記載史料的時候,張希孟就可以輕松壹揮大筆,放心,不會有人知道的,絲毫不會損害他算無遺策的形象。
  藍玉要是早點死了,還有人知道藍玉嗎?
  張希孟在心裏壞壞滴盤算著。
  “知道前面是哪裏嗎?”
  張希孟突然勒住戰馬,向前眺望,藍玉跟著望過去,眼前有壹條河水直入大江,在河對岸,隱約能看到兩座山。
  藍玉看了半天,自然是不清楚的。
  張希孟咳嗽了壹聲,嚴肅道:“濡須口地方,歷代大小征戰,不計其數,是非對錯,難以言說。但史家無不註意到,就是在這個古戰場上,決定了春秋吳楚興衰,後漢三分天下……我不明白,元軍為什麽不在此築城守衛,難道他們不知道,濡須口壹失,集慶門戶洞開,長江天塹,不復手上。到時候我大軍勃勃生機,萬物競發,以雷霆萬鈞之勢,渡過長江,金陵城唾手可得,我家主公霸業可興,大元朝亡國之日,就在眼前啊!”
  藍玉咽了口吐沫,他聽得稀裏糊塗,“先生,我看這塊標的是裕溪水啊!”
  張希孟哼了壹聲,“告訴妳多讀書,裕溪水原本就叫濡須水,咱們腳下的地就是濡須口。此地是巢湖入長江的關鍵。濡須口在手,就可以平分長江天險。春秋的時候,吳楚兩國就為了此地爭奪不休。尤其讓濡須口成名的就是三國年間。東吳為了保有長江之險,在濡須口東岸築城,也就是咱們所在的位置。而魏國則是在對面的七寶山和錐山屯兵。兩國為了此地,前後四次大戰,誰也奈何不了誰。魏國攻濡須口,吳國須傾國之兵來救,吳國沿著濡須水北上,攻取合肥……也就是左君弼的廬州,魏國也必須投入重兵,這才有了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的美稱啊!”
  藍玉仔細聽著,除了最後壹句不像什麽好話之外,前面的都聽懂了。
  濡須口這個地方,當真是太緊要了。
  如果江南的勢力,占據濡須口,鎖死長江,北方便無可奈何。
  而且南方要想北伐,奪取兩淮之地,走濡須口,通過水路走巢湖,攻取合肥,是最方便的壹條路,也是最節省輜重糧草的。
  所以在三國之中,孫權死磕合肥,諸葛死磕岐山,都是有道理的。
  把歷史照進現實,朱家軍要出濡須口,入長江,就是打破長江水師的封鎖,平分長江天險,擇機渡江,攻取金陵!
  至於元軍,如果守好了濡須口,正好把朱家軍擋在了兩淮,他們甚至可以聯合左君弼,圖謀淮西。
  那樣的話,朱元璋就岌岌可危了。
  毫無疑問,這是壹場至關重要的戰鬥。
  只不過兩邊的牌面都不夠,元軍主力還在攻擊和州,而朱元璋也不得不督兵應付。在濡須口這裏,只有蠻子海牙率領的幾十艘樓船,堵著去路,不許巢湖水師進入長江,如此兵力,還是略微單薄了壹些。
  張希孟除了鄙視元軍的戰略眼光,執行能力之外,也就是帶著藍玉,還有幾百個士兵,跑過來觀戰,也算是作為對藍玉的獎勵,讓他感受壹下古戰場的氛圍吧!
  也不知道藍玉能不能體會到張希孟的苦心,他的眼神四處亂逛,突然,他看到了壹艘小船,順著翻滾的河水,迅速向前。
  “是巢湖水師!”
  張希孟也被吸引了目光,果然有壹艘船。
  上面的人不多,只有十幾個的樣子,他們手持著盾牌,拿著長槍短刀,順著河水,飛速而下,竟然直奔元軍大船而去,壹往無前。
  張希孟看在眼裏,稍微壹楞,當真是好英勇的巢湖水師啊!
  不過他很快就感到了不對勁兒,水流太急,他們根本沒法回頭了。
  連日暴雨,河水暴漲,流速極快,這種小船很難在水中保持穩定,只能順流而下。至於元軍這邊,他們拋錨江底,穩住大船,如此還不滿意,又用鎖鏈,連起了戰船,形成了壹道水上城墻,阻擋水師沖出來。
  這壹艘小船,毫無疑問是巢湖水師放出來的偵察兵,他們也知道此行危險,但是卻沒有人猶豫。
  毅然以飛蛾撲火之勢,沖了上來。
  在距離元軍還有百十步的時候,大船之上,弓弩齊發。
  小船上的水兵只能蹲著身體,用盾牌遮蔽。負責使船的士兵,艱難調整方向,盡可能躲避。
  寬闊的河道,翻湧的河水,漫天的弓弩,小小的壹葉船……張希孟的神色漸漸凝重起來,就連藍玉也收齊了吊兒郎當的神態,瞪大眼睛,仔細看著。
  他們多希望小船能夠獲勝,可水戰遠比陸戰殘酷太多,船大力強,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亂箭之下,已經有幾個士兵中箭,他們還在死撐,但到底是撐不住了,壹個士兵被角度刁鉆的箭支射穿了脖子,翻身落入了河水。從這個缺口又迅速射進來幾支重箭,另外兩個士兵也受傷落水。
  船上的人不足十個,岌岌可危。
  為首之人見已經沒有選擇,只能咬緊牙關。
  “沖,沖上去!跟他們拼了!”
  小船距離大船越來越近,此刻大船上的元軍立刻動了起來,在船頭有壹個巨大的木桿,壹個元軍用力揮動錘子,擊發機關,這時候木桿突然向前,在木桿的另壹頭,拴著壹大塊石頭,朝著小船就砸了過去。
  這壹幕看得藍玉目瞪口呆。
  “那,那是什麽?”
  “是拍竿!”張希孟認了出來。這是壹種很古老的水戰兵器,隋代的五牙大船上面,就能裝六具拍竿,威力相當大,壹旦擊中,小船立刻粉身碎骨。
  所謂的拍竿,大致就可以看做船上的投石機,不過由於載具不同,形制和用法略有差別。
  船上的拍竿通常是壹根立柱,上面有壹個橫桿,橫桿的壹頭拴著,另壹頭裝著石塊壹類的東西。
  使用的時候,士兵可以先利用轆轤,把石頭固定在壹定高度,然後突然斬斷繩索,壹端的重物快速下降,然後利用杠桿原理,將石頭甩出去。
  由於拍竿是在船上使用,下面的甲板畢竟不如地面穩定,因此拍竿的距離並不遠,甚至可以視作近戰武器,只有靠近了,才能發揮作用。
  而另外壹面,由於安裝在船上,拍竿又可以做得非常大,投出去的石彈也是投石機的數倍,甚至更大更重。
  壹旦擊中敵船,稍微小壹點的,就會立刻粉碎。隋軍就曾在水戰之中,連續拍碎十幾艘陳軍的船只,戰果拔群。
  見到元軍擊發拍竿,張希孟就知道這艘小船的水兵完了。
  不過出乎預料的是,這些從小生活在巢湖的漢子們,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尚且奮力操縱小船,避開了巨石攻擊。
  他們距離大船已經近在咫尺,有兩個士兵已經握緊了鉤鐮槍,準備沖上去,接舷近戰,雖然他們人少,但也要跟元韃子拼了!
  就在這個剎那,又有壹個使船的士兵中箭,仰頭落入水中,船只失去控制,突然撞向了大船船頭。
  元軍的大船在船頭都安裝撞角,小船立刻粉碎碎骨,上面的水兵悉數落入河水,被漩渦吞沒,消失的無影無蹤。
  看到了這壹幕,張希孟只覺得心被狠狠撞了壹下!
  裝備不如人,真是吃大虧啊!
  而就在此時,越來越多的水師船只出現在視野裏。
  有人甚至也目睹了自家船只的慘狀,大家夥無不心情沈重。
  前有元軍擋路,要怎麽沖過去?
  這時候俞廷玉手按著佩刀,看著面前的頭領們,沈聲道:“此刻到了這裏,咱們有進無退,有死無活!元軍船只雖然大,只要咱們咱們能抵近,就還有希望!”
  水師頭領們紛紛點頭,轉眼之間,又分出五十艘戰船,鼓足風帆,順流而下,向元軍發起攻擊。
  雖然早在宋朝就有了在水戰中使用火器的記載,但是整個元朝水戰技術發展不快,加上巢湖水師的確也不如元軍,還是要靠傳統的接舷戰。
  持盾士兵在前,防禦箭矢,後面的士兵拿著長長的鉤鐮槍,只要撞在壹起,立刻用鉤鐮槍抓住對方,後續士兵,壹擁而上,沖入敵船。
  當然了,如果不想對方接近,也可以用鉤鐮槍抵住對方船只,總而言之,如何運用,全看戰況需要。
  而這壹次,毫無疑問是要接近元軍。
  巢湖水師都玩了命,大家夥鼓足勇氣,冒著箭雨,奮力向前,不斷有士兵掉落河中,但是卻沒有壹個懦夫,向死而生,沖出濡須口,打進長江去!
  雙方越來越近,元軍這邊的拍竿再度逞兇,不斷有船只被擊中,也不斷有士兵掉落河中,但後續船只迅速補充。
  大家夥前仆後繼,終於,有人用鉤鐮槍掛住了元軍船幫。
  “上去,快上去!”
  水師士兵奮力向上,但是相比下,元軍的樓船太高大了,想要爬上去並不容易,而此刻元軍也沖了過來,他們用弓箭亂射,不斷有人受傷掉落,遠看著巢湖水師死傷慘重,竟然沖過去!
  “我來!”
  廖永忠手提壹桿長槍,主動出戰,他要帶領著廖家的精銳,拼壹把!
  投靠朱元璋是俞廷玉做出的決定,他們廖家也不能落後。
  雖然此去兇多吉少,但也顧不得什麽了。
  可就在廖永忠準備出發的時候,突然在岸邊來了壹個少年,身後還要幾個朱家軍的士兵。
  “張經歷說了,元軍鐵索橫江,快用火攻!”
  “火攻?”
  廖永忠怔了怔,隨即想到了,沒錯啊,元軍用鐵索連船,堵住濡須口,不正是放火焚燒的好機會嗎!
  他立刻下令,挑選出二十艘小船,上面裝了引火之物,灑上了魚油。又挑選水性最好的士兵使船。
  順風順水,直奔元軍殺去。
  就在距離元軍還有百十步的地方,有人使船的士兵點燃了船上的柴草,翻身跳入河水。
  而火勢熊熊的小船,飛速撲過來,元軍還想阻擋,用拍竿拼命攻擊,但是他們消滅的小船,遠不如攻擊的船只多。
  另外還有許多巢湖水師的士兵,不懼火焰,繼續玩命攀船,發起攻擊。
  嘭!
  壹艘火船得手,大火躥起,緊接著是第二艘,第三艘……元軍嚇得倉皇逃跑,沒著火的船只想要逃跑,結果卻被鐵索連住,他們又急又怒,急忙劈開鐵鏈,想要逃跑,結果倉促之間,自己撞自己,不斷有人落水,亂成了壹團。
  而此刻廖永忠率領著船隊,再度殺上來,他們包圍了元軍大船,戰到了黃昏時分,元軍的封鎖蕩然無存,巢湖水師沖破阻擋,順利前出長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