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鏡

減肥專家

修真武俠

開春的季節,天氣還是冷的。山林間的夜風嗚嗚作響,吹進只剩半邊大門的道觀正殿,卻被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3章 拒人萬裏 三方亂戰

問鏡 by 減肥專家

2023-4-22 10:52

  足足七萬裏開外,正以羅剎教秘法破空趕路的某個虔誠信眾,陡然雙目壹突,心神亂離,氣機不自主外放開來,而當頭便是洶湧劫雲,雷光迸射,瞬間便將他淹沒。
  北鬥劾魂註死術。
  以此符勾動生死玄機,雖相隔億萬裏,也能觸發目標死劫——怎麽死的不重要,結果是想要的就可以。
  余慈這壹擊,時機卡得剛剛好。
  那信眾已經是距離華陽窟魔國最近的壹人,羅剎鬼王也是正要神力降臨,以他為跳板,成合圍之勢。偏偏就這在瞬間,北鬥劾魂註死術發動,將其點殺。
  余慈出手,大黑天佛母菩薩自然是知道的,意念又來:
  “分心不太好吧?”
  話是這麽說,余慈的舉動,還是讓她有些警惕。
  七萬裏,是個比較微妙的距離。
  其遠遠超出常規的神意感應範圍極限,但在真實之域層次的修士眼中,也並非天塹,只是需要某種“觸動靈機”式的鎖魂定位,才能跨越過去。
  能夠在這個距離上,準確鎖定目標,勾動生機玄機,誘發天劫,正顯示出余慈對天地法則體系不可思議的掌控力,乃至於對羅剎鬼王行為的準確判斷。
  另壹種意義上,就證明余慈除了生死法則以外,在其余多項天人九法上,都有些精深的造詣,這樣才會具備如此全面而廣闊的感知。
  真的很麻煩……
  余慈能夠立起星圖,便是在生死法則上站穩腳跟,與她的“生死輪回”壹般。
  兩邊就像在壹條懸在高空的細索上摔跤,隨時都可能翻下去,這時候看的不只是誰站得穩,還要看繩索之外的輔助,也就是天人九法的運化圓融與否。
  任何壹個根本法則,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到最後,比拼的還是整體水準。
  問題在於,大黑天佛母菩薩不想比拼這個,她沒時間。
  她遠比羅剎鬼王要實際,沒那份玩樂的心思,不存在任何“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惺惺相惜之感,能早早解決掉,為什麽還要繞圈子?
  之前不敢動余慈,是忌憚“上清後聖”的威能。
  可如今……
  便在此時,遠在數百裏外,高空劫雲電漿迸散,雷君法相附近十余個雷部神明,被金剛魔俑連續的暴擊打散,雷域撕裂,兩邊近身搏殺,幾番交纏,都在雲端立身不住,重重摔落雲端,直撞向華陽窟。
  偌大的山體窟窿就像是饕餮貪婪的大嘴,將它們壹口吞掉。
  相繼而入的,是萬千雷光電鏈。
  雷君法相氣機牽引之下,幾乎將半邊天空的劫雲都給扯下來,如壹頭猙獰的惡龍,張牙舞爪,撲擊而下。
  如此沖擊,實在太過激烈。深窟之中,剎那間便魔氣如潮,噴湧而出,壹波未盡,壹波又起,勢頭猛烈,層層疊加,以至於整個山體都在顫抖。
  剛剛才撞進去的兩個人影,就這樣給洶湧的魔氣硬給倒噴出來,形如惡龍的劫雲雷光如遇強酸,轉眼間就給銷蝕殆盡,與之密切相關的雷君法相,亦有崩解之勢。
  相比之下,肉身最為堅固的金剛魔俑倒是最完整的那個,卻也重重拋飛,砸在山脊上。
  這個大塊頭猛地又吃了悶虧,更是情緒暴動,連雷君法相都不顧了,咆哮聲中,便要硬頂著魔潮,沖殺過去。
  然而,便在此刻,有強橫魔意,橫亙山脈之間,竟是硬生生把金剛魔俑的勢子壓了壹頭。
  當然,作為十三外道中號稱“個體戰力第壹”的存在,金剛魔俑也不是這麽容易被打壓的,其亦有兇橫之氣,沖抵過去。
  兩邊氣勢對撞,華陽窟又是抖顫。
  似乎是被金剛魔俑激怒,本來在山脈間還有些低伏內斂的魔意,剎那昂揚向天,搏擊雲霄,魔意周覆萬裏。
  這回不止是華陽窟,連帶著周邊萬裏魔國,都抖顫不休。
  但也正是如此強勢的反應,自然就波及了仍在此交纏沖擊的余慈和大黑天佛母菩薩。
  感受到這般強勁的力量,兩邊不管是有準備的還是沒準備的,都是心驚,不自覺便暫時分開,看著那魔意層層拔升,壹路沖上真實之域。
  三方真意沖霄,隔空對峙。
  此時此刻,真實之域中,余慈能見到,大黑天佛母菩薩的無盡虛空輪轉,生靈化生其間;
  余慈這邊則是仙山雲海,宮舍連綿,天人往來,如道境天宮,依舊是玄門氣象;
  另壹方,則沒有明確的法則結構,幽暗無邊,偶露崢嶸,便如華陽窟壹般,本體巍峨,內裏更是深不見底。
  余慈驚訝之余,也是暗中觀察大黑天佛母菩薩的反應。想知道她對這個家夥,是否有所認知。
  顯然,大黑天佛母菩薩對這位是比較陌生的,有壹個比較明顯的探測舉動,但很快便自來熟地與其交流起來:
  “妳我同為魔門,聯手殺他如何?”
  意念到處,還轉換成魔門氣象,套起近乎,以她的根底,做這種事情當真壹點兒也不費力。
  余慈看得無語,現在他是明白,大黑天佛母菩薩是怎樣的人物了。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大黑天佛母菩薩的示好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
  這個魔門強者的意念,同時切過兩邊,冰冷刺骨。
  余慈想到黃泉夫人的推斷:在此時已淪為魔國的華陽窟修行,有害無益;除非是有特殊的方式……
  可又是怎麽個特殊法?
  余慈想知道,但暫時又沒有深究的機會,因為這個時候,本與此事全不相幹的魔門強者,竟然痛痛快快地出手了!
  這算不算意外……之喜?
  但乍壹接觸,余慈就發現,他對這個魔門強者的估計還是有些低了。
  能在真實之城站穩腳跟,自辟壹方區域,如果不把他這種異數計算在內,起碼也是最強橫的六欲天魔,也就是大劫法宗師級數,余慈最初也是這麽算的。
  畢竟再往上,自在天魔的層次,又不是走神主之道,便非此界法則所能長期承受。
  可問題在於,魔門強者分攻兩邊,其剎那間的沖擊,卻是讓余慈想起了另壹個人:
  八景宮的蕭聖人。
  不是說他們之間有什麽關系,而是立身於真實之域的方式,非常近似,也與走神主之道的存在,截然不同。
  余慈也好,大黑天佛母菩薩也好,在真實之域都是法度為先。可這位,分明是以強橫的真意,硬生生在真實之域撐開壹方天地。
  余慈是從單純的真意入境過來的,知道這裏沒有任何可依仗的法則,不創造出基礎,將是舉步維艱。
  可是這個魔門強者全不用這麽麻煩,真意所至,法則自生,自成壹域,雖說維持時間很短,架不住方便啊,自由自在,爆發力更是可怖。
  某種意義上,在真實之域,地仙和正常層面下是沒有太大區別的,甚至於更少掣肘,更能恣意揮灑。
  反正都是扭曲破壞,哪家不是破啊!
  自然,其對天地法則體系的破壞,更加嚴重。
  余慈和大黑天佛母菩薩還有“創造”的壹面,生生不息;這位則自具壹格,不假外求,又哪管旁的?
  這還是有他和大黑天佛母菩薩擋著,若是兩個地仙交戰,真實之域反作用於真界天地法則體系,後果可想而知。
  怪不得……
  余慈總算明白,為什麽陸沈與六大地仙壹戰,會對真界法界體系造成近乎崩盤式的重創,根本就是地仙的特點所決定的。
  也無怪乎此界能容忍羅剎鬼王,卻少見地仙蹤影,這樣的破壞狂,還是都到域外去好了!
  不過僅就當前而言,真是最好不過!
  余慈的心思,其實從立起的法則天地便可見出端倪,他沒有拿出紫微帝禦、萬古雲霄這樣成熟的架構,論謹嚴不如大黑天佛母菩薩,論氣勢不比魔門強者,意象飄忽。
  不是他能力不及,而是分明沒有戀戰之心。
  以他如今的能耐,就算是占盡上風,也無法真正滅殺大黑天佛母菩薩,對方卻隨時可能與羅剎鬼王合圍,這種戰局,還要悶頭跳下去,實在沒有道理。
  從壹開始,余慈就不準備與大黑天佛母菩薩他們死戰。
  犧牲雷君法相,勾出魔門強者攪局還是第壹步,後面,就要看其他人配不配合了。
  現在,還是要應付過這場大戰。
  在真實之域,距離其實沒有太明確的概念,只要雙方氣機相接,法則互相滲透,就算相隔億萬裏,“感覺中”也就是目視可及。
  像余慈和大黑天佛母菩薩,由於要臨時創立、幹擾法則之故,自覺不自覺就要放開壹段距離,其實就是法則運化的空間,其大小遠近,以及主控在誰,就代表著哪壹方控制著節奏。
  但魔門強者強勢切入,以其強橫真意,橫亙真實之域,受其影響,三方的距離,剎那間便給扯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
  這就代表著,余慈和大黑天佛母菩薩法則運化的空間,被急劇縮小,本來還算是從容不迫的姿態,很難再保持下去。
  面對這樣壹個渾不講理的魔頭,實在太危險了。
  乍壹接觸,吃虧最多的是余慈。
  大黑天佛母菩薩的“生死輪回”,壹看便是成千上萬年磨礪出來的,紮實穩固,法度謹嚴。
  而余慈壹開始就存了遠遁之心,憑著對大黑天佛母菩薩的了解,沒有問題,甚至應該這麽做,足以迷惑她,並給隨後的動作蓄力。
  可是對上這個渾不講理的魔門強者,過於隨意的法則建構,就是致命的破綻。
  強橫真意抵至,宮室搖動,根基不穩。
  余慈沒有時間後悔,大黑天佛母菩薩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也從旁殺來。
  她的做法與魔門強者的直來直往不同,甚至與先前也不太壹樣。
  “生死輪回”所生就的法則天地,就那麽對著余慈這邊“貼”上來,不是那種強勁的撞擊,然而其獨有的法則結構,壹旦接觸,便如水銀瀉地,層層滲透進來,“腐蝕”所接觸的壹切。
  這是另壹種形式的“短兵相接”,完全是看兩邊法則結構哪個更牢固、哪個更穩定。
  余慈暫時卻顧不得她。
  魔門強者已經打得發了,真意所指之處,摧枯拉朽,破壞力之強,簡直毫無道理,其沖擊直指核心根基,表現在這壹方法則天地中,整個道境天宮都有不穩跡象,外圍天宮樓閣甚至是接連坍塌,仿佛隨時都可能徹底崩潰掉。
  他壹路殺到這片道境天宮的中央區域,真意掃過,宮殿樓臺又是崩解壹片,在真實之域,雖然見不到什麽瓦礫灰煙,卻也像是在精致的畫作上信手塗染墨跡,粗魯得很。
  不過,橫掃得痛快,未免有所疏漏。
  其真意過處,莫名竟有壹座樓宇,撐了下來,那樓宇立於煙雲之上,通體如玉,四角垂落風鈴,其音縹緲不定,其形又巍然不動。
  在魔門強者所向披靡的情境下,反有點兒如鯁在喉的意思。
  不說多說,魔門強者的強橫真意化為壹片烏雲,反罩回來,要將這礙眼的所在徹底毀滅。
  沖擊到來,樓宇四面煙雲將散未散,風鈴激振,卻有金玉之聲。
  轉瞬間,便在強橫真意的壓迫下,還原化形,成就高拔劍意,與外間沖擊轟然對撞。
  真實之域劍光驟起,清音繚繞,頃刻十壹轉,余韻未盡,劍意已劈開外間壹切,鋒芒所指,竟是在真實之域中,開辟出壹條通天大路,夷平所有阻礙。
  十二玉樓天外音!
  余慈將玄黃劍意化入了自家法則天地中,是個埋伏,更是本事。
  魔門強者真意微顫,剎那間收攏移位,竟是讓了!
  他的勢頭看上去很猛,真意更是強橫無匹,其實還是藏頭露尾,將自己層層包裹在最深層,沖擊更像是掩護,從沒有逾過某個區間,面對突然爆發的劍意,終究選擇了避讓。
  余慈不管他,劍意直指,順勢就劈向了大黑天佛母菩薩。
  其實玄黃雖然有劍仙級別的殺傷,但在真實之域層面,還真是個初丁,屬於將入未入的那種,要靠余慈提攜,才能將劍意立起,化為樓宇之形。
  但只要進來,玄黃殺劍的破壞力便展露無遺。
  已經蓄積到極限的十二玉樓天外音,本就是要送給大黑天佛母菩薩的“禮物”,劍意所至,等若是劍仙全力出手,前面余慈法則體系的掩護也非常到位。
  再加上魔門強者意外地“配合”,這壹爆、壹讓之間,真正被晃的,還是大黑天佛母菩薩。
  幾個因素作用下,大黑天佛母菩薩無論如何也不敢硬擋,卻又避無可避。
  面對硬生生在真實之域劈開壹條大道的高拔劍意,生死輪回旋動,幾十個世界法則各異,卻又統壹在“輪回真意”之下,前後相繼,節節貫通。
  如此輪番消卸劍意,每壹處法則結構都受到傷損,卻隨滅隨生,並沒有傷及根本。
  稍稍化去劍意鋒芒,大黑天佛母菩薩也不會傻到全部吃下,那像極了“輪盤”的輪回世界加速旋動,乍看去是被劍意穿入,其實是導引開去,拼著輪盤壹角受損,終究使劍意偏斜,自真實之域飛落。
  此時的真界天地,因為三位“真實之域”級別的大能交戰,已經亂成了壹鍋粥。
  飛落而下的劍光,更是淩厲,其劃破雲層,斜斜切過華陽窟,附近“諸天秘陣”的殘余,給壹劍掃蕩小半,遠方山脈余影中間,倒似給開了道“長縫”,虛空扭曲,吞沒不知多少魔頭。
  劍意對“天之三法”的傷害,是任何法門都無法比擬的。
  壹時間,近萬裏天域,都動蕩不休,劫雲翻湧間,奔湧而出的已不只是電漿,甚至有天火澆下,仿佛是拔起了火山,再將巖漿傾倒出來。
  乍看去,倒像是天空給撕裂了長長的傷痕,血漿流淌。
  真實之域影響天地法則體系,反之亦然。
  玄黃這壹劍太狠,大黑天佛母菩薩移轉消卸的本事也太高,對於天地法則體系的沖擊,就有點兒超過限度了。
  反激回來的震蕩極其強烈,魔門強者無所謂,真意所至,便如操舟江上,任暗流漩渦如何強勁,都綽有余裕。
  大黑天佛母菩薩和余慈就沒法像他壹般,二者的法則結構,都為之波蕩不休,需要調整。
  只是在魔門強者的沖擊下,所謂的調整,也不好辦。
  大黑天佛母菩薩離得太遠,把握起來有所滯後;
  至於余慈,卻是早有準備,已經七零八落的法則結構幹脆全盤放棄,借著玄黃劍意的鎮壓,得了壹點兒空間,竟是將基本結構強行改變。
  當然,根基依舊是那壹幅“星圖”,依舊是建立天垣本命金符體系中……
  只是有所延伸。
  強光高熱並起,在真實之域,余慈法則天地的廢墟之上,剎那間竟是躍出壹輪大日,吞沒了壹切。
  光和熱在這裏沒有意義,要到現實層面,才能感受到其威能。
  便在“大日”飛騰的瞬間,虛空扭曲,以其為中心的大片區域,整個都變了模樣。
  首先被改變的,就是虛空。
  尤其是在真界天地之中。
  這種由上而下,層層作用的法理和威能,就算大黑天佛母菩薩同樣具備著精深的虛空神通,卻因為相隔億萬裏,渠道有限,比不過余慈就近發動,瞬間被壓制。
  事實上,所有與天之三法相關聯的法則,都受到影響。
  在大黑天佛母菩薩的感知裏,附近虛空像是壹張被重物壓陷的大網,法則所蘊含的力量,都向中央區域“滾下去”,在那裏扭曲變形,化為熔爐,或是化為熔爐中的燃料。
  大黑天佛母菩薩殺意更盛。
  她近期壹直在了解余慈的情報,立時看出,這套法則結構,似乎是從天垣本命金符裏“太上圓光流金火鈴符”壹路符示神通中衍生出來。
  幾個月前,洗玉湖上“碧霄清淡”之會,余慈正是用這壹路神通,感通大日真意,力壓廣微真人,贏得湖上萬千符修為之癲狂。
  此神通本來與虛空神通沒有任何直接聯系,卻能延伸至此,脫卻原本符法神通的窠臼……
  分明已得太虛之法三昧了!
  記得他本體去域外修行,僅僅幾個月時光,就能取得這等成果,若給他十年、百年,那還得了?
  余慈若知大黑天佛母菩薩心中所想,必然會大叫冤枉,他能夠用“太上圓光流金火鈴符”而至“大日真意”,再勘破太虛之法中的壹些門道,固然有幾個月來在域外感悟之功,但必須要說,最關鍵的原因,不在這裏,而是當年在東華虛空。
  當年,他親眼目睹元始魔主的試驗,看天地法則體系承受不起超拔之力的“重量”,扭曲時空,吞沒壹切,那才是根本所在。
  余慈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他的感受,也無法形容。
  在現實意義上,他在東華山中呆了十余年;可從另壹層面講,他又僅僅渡過不可思議的短暫時光。
  同樣在現實意義上,他被那恢宏偉力硬壓入虛空之壹點;可從另壹層面講,就算日後破劫脫困,也不曾真正將那“壹點”中的奧妙觀盡、參透。
  現在想來,那似乎就是太虛之法的某種玄妙了。
  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其義所存,似在其間。
  正是有了這樣的經歷,在宇宙中,貼近大日感悟之時,余慈的所得才會超乎預料地豐厚。
  他忽又明悟:
  是了,黃泉夫人那顆“種子”,極微之點而自蘊天地,豈不與當時他的情形很像?
  所不同者,黃泉夫人能夠徹底地掌控,內蘊生機,隨時生根發芽,可比他當初自如多了。
  當然,這是黃泉夫人舍棄了肉身、拋棄了大部分記憶之後的結果,更近乎於純粹的“理”的層面,所以並沒有造成天地法則體系崩潰的異象。
  現在沒有時間深研,余慈拿出這壹招,可不是出來吹噓的。這幾乎可以說是目前為止,他完全不借助外力,對天之三法最為深入的認知。
  當其呈現出來的時候,大黑天佛母菩薩在真實之域中的法則結構如何扭曲,不是重點,他真正關心的,是真界的天地法則體系,究竟扭曲成了怎樣壹番模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